利率與匯率走勢分析
2010-09-09 15:16 來源:勸學網 責編:張健
- 摘要:
-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爆炸式的發展和應用,隨著生產社會化和國際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世界經濟生活的一體化成為當代世界的一個基本特征。與之相伴的世界金融的國際化,是70~80年代以來引人注目的最新發展,金融滲透的深刻性和廣泛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突出鮮明。而匯率作為國際金融關系乃至國際經濟關系正常發展的重要紐帶,已滲透到包圍經濟生活的幾乎一切領域,并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CPP114】訊: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爆炸式的發展和應用,隨著生產社會化和國際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世界經濟生活的一體化成為當代世界的一個基本特征。與之相伴的世界金融的國際化,是70~80年代以來引人注目的最新發展,金融滲透的深刻性和廣泛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突出鮮明。而匯率作為國際金融關系乃至國際經濟關系正常發展的重要紐帶,已滲透到包圍經濟生活的幾乎一切領域,并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確分析與預測匯價波動,對于政策制訂與投資決策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ǎ保﹨R率決定因素分析
、傥鞣絽R率決定理論。西方國家關于匯率的理論很多,它們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匯率的決定與變動。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國際借貸說、資產市場說與購買力平價說三種。
第一,國際借貸說。國際借貸說是比較早的匯率理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甚為流行。該理論認為匯率決定于外匯的供給與需求,而外匯的供求又是由國際借貸所引起的。商品的進出口、債券的買賣、利潤與捐贈的收付、旅游支出和資本交易等都會引起國際借貸關系。在國際借貸關系中,只有已進入支付階段的借貸,即國際收支,才會影響外匯的供求關系。當一國的外匯收入大于外匯支出,即國際收支順差時,外匯的供大于求,因而匯率下降;當國際收支逆差時,外匯的需求大于供給,因而匯率上升;如果外匯收支相等,于是匯率處于均衡狀態,不會發生變動。該學說由于強調國際收支在匯率決定中的作用,故又被稱為"國際收支說"。
把國際收支說作為確定兩國匯率的依據,要受到一些條件的限制。首先,兩國必須都具備比較發達的外匯市場,國際收支的順、逆差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在外匯市場的供求上。其次,在兩國的國際收支都處于均衡狀態的條件下,根據該理論就無法確定匯率的實際水平。
第二,資產市場說。進入70年代以后,工業國家實施了浮動匯率制,歐洲貨幣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各國金融政策進一步向自由化轉換,國際資本流動量越來越大,流動頻率也越來越快。同時,外匯匯率經常出現較大幅度的變動,且經常不能反映各國國際收支的動向,利用傳統的國際收支分析法無法解釋匯率變動的原因。進而一些經濟學家發現人們的資產選擇行為與匯率的變化關系密切。所謂資產選擇是指投資者調整其有價證券和貨幣資產,從而選擇一套收益和風險對比關系的最佳方案。資產市場說認為各國貨幣的比價決定于各種外幣資產的增減,各種外幣資產的增減是由于投資者調整其外幣資產的比例關系造成的,這種調整往往引起資金在國際間的大量流動,對匯率發生很大影響。
資產市場說對匯率普遍浮動時期的匯率波動異,F象提供了一個新的解釋,但是,把資產市場說作為確定兩國匯率的依據,其限制條件更加嚴格,要求國內國際金融市場十分發達,短期資本移動對利差變動敏感,資本管制和外匯管制比較松,自由浮動匯率制度普遍實行。
第三,購買力平價說。購頭力平價說認為人們之所以需要外國貨幣,是因為它在外國具有對一般商品的購買力。因此,一國貨幣對外匯率,主要是由兩國貨幣在其本國所具有的購買力決定的,即兩種貨幣購買力之比決定兩國貨幣的交換比率。許多實證研究表明,一戰以后的一段時期與二戰后的固定匯率時期,匯率大體與購買力平價相一致。70年代以來,在浮動匯率制下,由于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日常的匯率波動較大地偏離了購買力平價,但仍然是圍繞購買力平價上下波動。因此,購買力平價說作為長期利率決定理論是能夠成立的。這個學說至今仍為大多數經濟學家所接受,并繼續對西方國家的外匯理論與政策發生重大的影響。例如:1985年后期以來,在日元對美元匯率的上升過程中,日本的貨幣當局常常使用購買力平價說來解釋干預的必要性。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