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媒轉型的七大假設
2014-01-09 09:10 來源:鈦媒體 責編:陳莎莎
- 摘要:
- 最近大家都在談紙媒的轉型,有講內容為王的,有講整合為王的,有講紙媒從業者終會被新媒體收編的;前天還在百度百家上看到說不要為紙媒轉型瞎操心的……
【CPP114】訊:最近大家都在談紙媒的轉型,有講內容為王的,有講整合為王的,有講紙媒從業者終會被新媒體收編的;前天還在百度百家上看到說不要為紙媒轉型瞎操心的……不管怎么說吧,其實,大家心里都有一桿秤,觀點都差不多,說內容為王的,不過是說內容是第一生產力,說整合為王的,也不過是將內容的質量當作前提和基礎,至于那位說不要為紙媒轉型操心的,也不過是特指不用為紙媒從業者操心,而不是“不要為紙媒操心”,每個人都是媒體的影響人群和消費人群,不操心怎么行?
所以,我覺得各位老師的觀點其實都差不多,作為行業從業者和觀察者,想必都沒有那么極端。因為對媒體和新媒體這個行業比較感興趣,也來操一回閑心,與各位探討一下這方面的話題。
紙媒轉型的兩極思維:事和人
紙媒轉型是大的趨勢,但最終以何種形式呈現,現在還難以下結論。因為這不僅僅涉及文字載體和傳播平臺的轉化,同時還有大批傳統媒體從業者的的流向問題,國有資產轉換的問題,在編領導的調配問題,政治性傳媒和社會性傳媒的角色定位問題……經過十數年的自我閹割,紙媒開始向前走了,但前面還有很多岔路口,而每一條路都有成功的可能。
紙媒轉型,主要應該考慮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方面,是看事。就是看事物的一般發展規律,也就是紙媒消失、網絡媒體新媒體漸成主流的這一發展趨勢;第二個方面,是看人。也就是人性、人的活動、制度環境對人的影響等人的規律。
這兩個問題其實就好比是雞和蛋的問題,很難準確說出誰是施力者,誰是受力者。這也正如當下正在討論的制度與人的問題,有人說好的制度靠高覺悟的人推動,有人說高覺悟的人靠好的制度去培養,其實兩者并不對立,都是同步漸進的關系。有點扯遠了,我只是想更清楚的說明前述“事”和“人”兩者的關系。
紙媒轉型的七個假設
先來看“事”的層面,即媒體發展的一般規律方面,隨著經營成本的提高、新聞信息的滯后、與用戶缺乏互動、廣告收入的逐年下滑,以及新型媒體的擠壓與政府對新聞控制與管制的(相對)弱化,紙媒正在從無冕的神壇下滑,這幾乎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在這里,我想提出的是,假如紙媒消失了,媒體格局會是什么樣?不敢斷言紙媒終極轉型形態會是什么,但在轉型初期,整體的媒體環境可能會同時存在以下幾種形式:
1、綜合門戶新聞網為主軸。
作為目前新聞聚合的核心平臺,門戶網站是新聞的主要出口,經過近20年的媒體經營、探索和實踐,已經形成完整的、和傳統媒體相區別的采編和營收模式和能力,在后紙媒時代,將會迅速完成新聞話語權的接管,成為新聞的主要平臺和信息(批發)出口。其內容集成將包括自采(本身集采編一體的體系將更完善)、合作(和二級區域網站的內容合作)、自聯盟(基于自身的區域頻道內容聚合,如新浪地方頻道、騰訊在各省市的大X網集群)、自媒體(各類自媒體平臺的內容輸出)四大類。這一類的綜合門戶網,還是以新浪、騰訊、網易、搜狐四家獨大,四大平臺將掌控并共享(內容同質化)著主要的新聞內容,他們的新聞媒體性質也將更明顯。
2、黨政門戶為主體。
主要指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通訊社,作為政府信息第一出口,其地位自然不容小覷,雖然不乏新型媒體運作的精英,但固于媒體屬性的原因,內容經營上還是以國事為重,欠接地氣。這里省略510字。
3、專業網站為亮點。
如財經、文學、時尚、理財等等細分的專業網站,在后紙媒時代必然會自成一派,它們將主要以深度、調查內容為主,人群更精準更聚焦,在內容有償消費方面,單人消費比例會增加。這類網站的主要瓶頸在于經營成本,說的再俗一點,就是錢從哪里來?在一個文化版權為糞土的時代,內容剽竊的負罪成本太低了,嚴重打擊了這些專業人士的活路。不過,在后紙媒時代,也許將看到一線曙光——新聞/內容收費是不是迎來了契機?如果理想化一些,打個烏托邦的夢想比喻,實現新聞付費的階段,通過出售內容進行獲益,專業網站也會活的滋潤有色。這樣說,似乎又回到了傳統媒體的經營思路,但目前來講,誰又能知道這不是未來專業網站類媒體的一條康莊大道呢?
所以,我覺得各位老師的觀點其實都差不多,作為行業從業者和觀察者,想必都沒有那么極端。因為對媒體和新媒體這個行業比較感興趣,也來操一回閑心,與各位探討一下這方面的話題。
紙媒轉型的兩極思維:事和人
紙媒轉型是大的趨勢,但最終以何種形式呈現,現在還難以下結論。因為這不僅僅涉及文字載體和傳播平臺的轉化,同時還有大批傳統媒體從業者的的流向問題,國有資產轉換的問題,在編領導的調配問題,政治性傳媒和社會性傳媒的角色定位問題……經過十數年的自我閹割,紙媒開始向前走了,但前面還有很多岔路口,而每一條路都有成功的可能。
紙媒轉型,主要應該考慮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方面,是看事。就是看事物的一般發展規律,也就是紙媒消失、網絡媒體新媒體漸成主流的這一發展趨勢;第二個方面,是看人。也就是人性、人的活動、制度環境對人的影響等人的規律。
這兩個問題其實就好比是雞和蛋的問題,很難準確說出誰是施力者,誰是受力者。這也正如當下正在討論的制度與人的問題,有人說好的制度靠高覺悟的人推動,有人說高覺悟的人靠好的制度去培養,其實兩者并不對立,都是同步漸進的關系。有點扯遠了,我只是想更清楚的說明前述“事”和“人”兩者的關系。
紙媒轉型的七個假設
先來看“事”的層面,即媒體發展的一般規律方面,隨著經營成本的提高、新聞信息的滯后、與用戶缺乏互動、廣告收入的逐年下滑,以及新型媒體的擠壓與政府對新聞控制與管制的(相對)弱化,紙媒正在從無冕的神壇下滑,這幾乎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在這里,我想提出的是,假如紙媒消失了,媒體格局會是什么樣?不敢斷言紙媒終極轉型形態會是什么,但在轉型初期,整體的媒體環境可能會同時存在以下幾種形式:
1、綜合門戶新聞網為主軸。
作為目前新聞聚合的核心平臺,門戶網站是新聞的主要出口,經過近20年的媒體經營、探索和實踐,已經形成完整的、和傳統媒體相區別的采編和營收模式和能力,在后紙媒時代,將會迅速完成新聞話語權的接管,成為新聞的主要平臺和信息(批發)出口。其內容集成將包括自采(本身集采編一體的體系將更完善)、合作(和二級區域網站的內容合作)、自聯盟(基于自身的區域頻道內容聚合,如新浪地方頻道、騰訊在各省市的大X網集群)、自媒體(各類自媒體平臺的內容輸出)四大類。這一類的綜合門戶網,還是以新浪、騰訊、網易、搜狐四家獨大,四大平臺將掌控并共享(內容同質化)著主要的新聞內容,他們的新聞媒體性質也將更明顯。
2、黨政門戶為主體。
主要指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通訊社,作為政府信息第一出口,其地位自然不容小覷,雖然不乏新型媒體運作的精英,但固于媒體屬性的原因,內容經營上還是以國事為重,欠接地氣。這里省略510字。
3、專業網站為亮點。
如財經、文學、時尚、理財等等細分的專業網站,在后紙媒時代必然會自成一派,它們將主要以深度、調查內容為主,人群更精準更聚焦,在內容有償消費方面,單人消費比例會增加。這類網站的主要瓶頸在于經營成本,說的再俗一點,就是錢從哪里來?在一個文化版權為糞土的時代,內容剽竊的負罪成本太低了,嚴重打擊了這些專業人士的活路。不過,在后紙媒時代,也許將看到一線曙光——新聞/內容收費是不是迎來了契機?如果理想化一些,打個烏托邦的夢想比喻,實現新聞付費的階段,通過出售內容進行獲益,專業網站也會活的滋潤有色。這樣說,似乎又回到了傳統媒體的經營思路,但目前來講,誰又能知道這不是未來專業網站類媒體的一條康莊大道呢?
- 相關新聞:
- ·印刷出版物“逆襲”網絡新媒體 傳統媒體或突圍? 2013.12.31
- ·美國傳統紙媒通過與新媒體的融合實現自我救贖 2013.12.30
- ·2013國際傳媒業回顧電子版與印刷版拉鋸 2013.12.28
- ·2013年國際傳媒業回顧之電子版與印刷版的拉鋸 2013.12.24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