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獻濤的數字出版
2012-10-17 11:08 來源:出版商務周報 責編:陳培
- 摘要:
- 《舌尖上的中國》、《南明史》等暢銷書的熱銷并未讓孫獻濤覺得滿足,卻成為他致力于下一個成功的新動力。這種謙虛嚴謹的工作態度與他多年來的從業經歷,以及對出版事業的熱愛不無關系。
“當然,二者有聯系也有區別,新聞關注的是事件的本身,而出版是對新聞進一步的延伸。這種延伸包括分析事件原因、解決問題的辦法,等等。這也是出版人應該承擔的責任。”孫獻濤說。
光明日報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是當時中國第一家由新聞單位主辦的出版社。該社社長朱慶博士對出版社的定位表述很清晰:“光明日報使命和品牌在出版領域的延伸”;孫獻濤將這一理念靈活地應用到了出版實踐當中。
做自己熟悉的領域
多年的新聞媒體的從業經歷,讓孫獻濤練就了透過表象探究事物本質的分析能力,置身新聞潮頭讓他具有了更廣闊的視野。
孫獻濤介紹說,目前光明日報出版社已經在三個領域有所作為:“第一是學術出版領域,這是我們社的重要領域,要長期緊抓不放。本社與教育部的高校社科中心簽訂了長年的戰略合作協議,將地方高校杰出青年學者的學術論文結集出版。這類出版可能不能帶來太大經濟收益,但能夠進一步打造光明社學術出版的品牌。”
“學生課外閱讀是光明日報出版社主攻的第二大方向,但學生讀物我們并不僅限于教參、教輔書籍。我們力爭的是多出有營養、有質量的課外讀物,比如朱慶發起創制的‘六角叢書’,就被中宣部點名表揚,這套書我們每年發行量達數千萬冊。著力打造高質量的學生課外讀物,同樣符合光明社的進展方向和定位,這是我們既保持光明日報出版社的學術論述優勢,又結合市場需要而做出的有益探索。”
“第三大方面是暢銷書領域。為了緊跟市場需求,光明日報出版社分出了部分精力投入到一些有特點的暢銷書出版中,目前主要集中于嚴肅的文史類讀物。”孫獻濤介紹說:“這類圖書給我們帶來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雖然光明日報出版社有著優秀的傳統,也在新領域做出了很多大膽的嘗試,但是孫獻濤認為,他們的定位仍然不夠清晰。他說:“其他很多出版社都在做這些,市場競爭激烈,如何在出版市場立足和發展是我們長期思考的課題。”
孫獻濤認為,信息時代下,人人都是知識分子。即使有些人不喜歡看書,但是他們也會從各種渠道獲取知識,比如網絡。因此,大家想要了解什么,通過網絡、媒體等免費的方式就可以獲取,誰還愿意花錢買書看。“這是我們出版人做書面臨的挑戰。”孫獻濤頓了頓,說道:“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只有比別人好一點,我們才會有更好的發展。”孫獻濤結合自己作為圖書策劃人的具體工作闡述這一觀點時說:“我是學習和研究歷史出身,而明史恰是我熟悉的領域,在這樣的背景下我策劃出版了《南明史》。”
《南明史》是明史專家顧誠的遺著,作為顧誠的學生,一次偶然的機會,孫獻濤跟師母聊天,他說能不能幫老師再把這本書出一下,因為很多人都在找這本書,可是這本書已經斷檔了。孫獻濤深知這部作品的學術價值,很快把出版這本書提上了議事日程。
說起來簡單,操作起來卻復雜得多。孫獻濤說,此次再版《南明史》,就希望能將它升級,盡量做得更好一點。“我是顧老師的學生,我了解他,也能接觸到更多更深的資料和他的遺著,比如后來我們作為書的代序言的文章《我與明史》。類似的優勢,我還是比別的出版人多一點,所以這本書反響不錯。”
作為歷史專業的學生,之前又有了《南明史》的成功出版經驗,文史類作品自然成了他的首選。在忙于處理總編工作之余,孫獻濤也抽空策劃了不少文史方面的出版物,包括即將出版的“大師讀史”系列、“焚書”和“藏書”系列。在此過程中,孫獻濤有一個很深的感受,“雖然現在出版行業不是很景氣,充斥了很多急功近利的書,但是真正的好書還是有市場的。”
此外,孫獻濤現在正在尋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作者,積極尋求出版社與作者之間的互動和雙贏。
- 相關新聞:
- ·美國傳統印刷媒體數字化發展艱難 2012.10.17
- ·印刷行業在機遇與挑戰中“穩中求進” 2012.10.17
- ·芬歐匯川贊助第十屆亞洲印刷大獎典禮 2012.10.17
- ·印刷廠老板如何合理制定企業的銷售目標? 2012.10.17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