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污染問題日趨突出 每天30億個塑料袋哪兒去
2007-12-14 00:00 來源:市場報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不過,《市場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國內不少生產環保包裝的企業日子并不好過,而不少環保方面的專家也并不提倡“以紙代塑”。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袁光鈺認為,雖然紙包裝可生物降解,能夠重新加入自然界的循環,但在生產和回收再利用過程中,紙制品產生的污染比塑料多好幾倍,有?沙掷m發展戰略,不宜提倡。
董金獅也認為,塑料包裝不但價格便宜,而且具有材料質輕、透明、強度大、防水、防油、耐腐蝕等特性,這些是紙制品所不具備的。如果用紙包裝代替塑料包裝,為了滿足人們的這些要求,就要在紙里面添加塑料、鋁箔等物質,這樣又會增加能耗,回收處理也更加困難。因此,應綜合考慮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和產品的性價比。
回收是目前具操作性的環保出路
自上個世紀末以來,中國許多城市開始對一次性塑料制品進行限制或禁止,國家有關部門也出臺文件要求淘汰或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但到目前為止,“塑料污染”并未消失,種種禁令收效甚微。
以北京市為例,根據12月5日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按北京市科協以及北京環境科學學會的項目要求,剛剛調查完成的《關于北京市塑料廢棄物現狀的調研報告》顯示,2006年北京市生活垃圾產生量為585萬噸,日產生量1.6萬噸,廢塑料在城市垃圾中的比例達到13%,每天產生2080噸。日常生活中所用塑料制品占整個塑料制品的比重較大,達到37萬噸/年,占總量的49%,而且呈增長之勢。
這個驚人數字的背后,還有一組數字更應該引起我們的思考。目前,北京的再生資源回收已發展成以物資回收公司為主導、民間回收大軍和民營回收集散市場為主體、覆蓋全市的回收體系。再生資源回收站點共計2699個,從業人員近4000人。再生資源集散市場有121家,還有一些小的回收攤點,走街串巷的廢品收購人員有10萬余人。再生資源回收已成為很有潛力的產業。
雖然,眼下京城的垃圾處理仍然主要以填埋為主,但對于各個具體的垃圾轉運站來說,分類回收早已普及。以位于朝陽區的小武基垃圾轉運站為例,每天都會從1000噸左右的生活垃圾中分選出5至6噸的廢舊塑料袋,而每噸的價格在400元左右,因此僅僅這一項就可以每天減少2000多元的損失。
中國工程塑料工業協會秘書長鄭愷也認為,今后包裝將是塑料最大的應用領域,而普通塑料仍是包裝原料市場的主角。“有人認為塑料與環保是對立的,這是錯誤的。其實塑料的可回收利用率是很高的,再生塑料比再生紙的能耗要低30%。即使塑料使用到不能再生了,也可以處理為無害的液體。這一技術在國外已經使用得很普遍了。”
上世紀末日本和德國有關環境部門曾對聚乙烯塑料袋、紙袋生產全過程的環境影響進行過數據對比分析,塑料袋比紙袋的環境適應性更優。在塑料消費難以舍棄的情況下,如何科學合理處置塑料廢棄物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再生利用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其行業規模正在不斷發展壯大,前景十分看好。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