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缮爬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用戶名
  • 密碼
  • 產品
供應
求購
公司
資訊
展會
評論訪談專題話題印搜動態
國內國際環保視頻產品導購
活動展會設備印品世界
行業動態企業動態營銷電子商務政策法規統計商機
印前印中印后包裝器材耗材油墨
膠印數碼標簽CTP紙箱創意絲印柔印其他
展會專題企業專題資訊專題技術專題
文化人物社會
展會預告會議預告展會資訊國內展會國際展會推薦展會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印刷包裝絲印
您當前位置: CPP114首頁> 正文

十六大以來我國圖書出版業回眸

2007-10-15 00:00 來源:中華讀書報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中國的圖書出版業是社會主義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其產業規模不大,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例較小,但是其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等方面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也正是因為如此,圖書出版業始終受到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黨政部門的高度重視。自從黨的十六大召開以來,中國的圖書出版業堅持正確導向,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在整個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帶動下,持續穩步健康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在黨的十七大即將召開之際,我們特別將五年來,書業的發展狀況做了一個簡要回顧,從中可以感受到書業科學發展的歷程,感受到書業不斷走向和諧的脈動。

一、科學發展穩步提高,圖書市場日趨和諧

從2003年到2007年,全國圖書出版行業穩步發展,主要經濟指標都有很大提高和改善,整個行業正在不斷向健康、成熟、理性發展。從2003年到2006年圖書總品種從190391種增長到了233971種,其中新版圖書從110812種增長到130264種;定價總額從561.82億元增長到650.34億元;純銷售金額從461.64億元增長到504.33億元。圖書出版業整體實力不斷增強。

中國出版業經歷過爆發式增長,也經歷過所謂“滯脹”帶來的陣痛。自從2003年以來,出版業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積極推進增長方式的轉變,由以往單純追求量的擴張向注重量的增長轉變。一直困擾出版業的庫存過大、過分依賴教材利潤等棘手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2005年和2006年全國圖書庫存金額增速持續減緩,通過資產重組等金融手段,庫存帶來的經營風險正在日益減弱。而教材招投標的開展,客觀上起到了引導出版業調整產品結構、更加貼近市場的方向發展。

規范圖書市場,打擊非法出版,構建和諧的市場環境是中國出版業近年來科學發展的重要方面。2006年“兩會”前夕,全國“掃黃打非”辦和國家版權局向新聞界公布了一批侵權盜版、損害知識產權的典型案件,向世界表明了中國政府打擊盜版等非法出版活動的決心和能力。2006年7月,中國政府在全國范圍內啟動“反盜版百日行動”,據統計此次活動在全國收繳各類非法出版物達5800多萬件,查辦相關案件1萬多起,有效保護了著作權人的合法權利,凈化了出版市場,為創建創新型國家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體制改革進展順利

2005年12月,中央公布了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對進一步深化出版體制改革指明了思路。

作為文化體制改革的先鋒之一,書業的改革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開始,從1999年2月我國第一家出版集團——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成立以來,中央所屬主要大型出版機構和全國多數省區都成立了出版和發行集團。截至2006年年底,全國出版業(圖書、報紙、期刊、印刷、發行)集團總資產為1685.5億元,主營業務總收入1056億元,利潤總額62.9億元。在出版集團方面,總資產超過20億元的13家,其中超過30億元的有7家,其中山東出版集團、河南出版集團、中國出版集團都超過50億元。主營業務超過10億的14家,其中超過20億元的9家,前三名的山東出版集團、河南出版集團和中國出版集團均超過35億元。利潤總額超過2億元的有三家,分別是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團、江西出版集團公司。在發行集團方面,資產總額超過30億元的6家,前三名的浙江發行集團、江蘇新華書店發行集團、四川新華書店發行集團均超過35億元。主營業務超過15億元的有12家,前三名的江蘇新華書店發行集團、浙江發行集團和湖南新華書店發行集團均超過30億元。而利潤總額超過1億元的有江蘇新華書店發行集團、浙江發行集團和安徽新華發行集團等4家。據統計,目前我國擁有出版物連鎖經營企業29家。23家省級新華書店實現了省內或者跨省連鎖經營,10萬平米以上的大型圖書物流中心5個,年利潤千萬元以上的圖書物流中心10個。

由事業單位變成了獨立企業法人,在轉制改革的道路上越來越多的出版機構適應了市場的考驗,不斷發展壯大。出版、發行集團的成立、高校出版社轉制、教材招投標,這些適應市場發展的改革措施,演繹著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也讓中國書業更加成熟和有力,中國書業已經實現了從“要我改”向“我要改”的轉變。目前,出版企業的改革已經進入深入攻堅階段。2006年,上海新華傳媒成功上市,之后眾多出版發行機構已經或者正在準備上市融資,實現資本運作;國有控股企業和民營機構深層次合作,激發了強大競爭潛能。這五年來的書業改革將對今后的競爭格局和發展方向起到關鍵作用。

三、對外合作實現突破

中國加入WTO后,出版業等文化產業對外開放已經勢不可擋。2003年中國對外開放圖書零售業務、2004年圖書發行批發業務也開始向外資開放。越來越多的外資出版企業進入中國:德國貝塔斯曼、英國DK公司、加拿大湯姆森公司、英國培生集團、德國施普林格、荷蘭愛思唯爾、日本講談社等世界著名出版業巨頭分別在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代表處或辦事處。到2006年底,中國已經批準成立的外資分銷發行企業共45家,其中有15家有批發權。

在迎接外國出版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同時,在黨中央直接關懷下,中國出版業實施了“走出去”戰略。2005年由新聞出版總署與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聯合牽頭的“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全面啟動,2006年納入該計劃的推薦書目已經超過1000種。全球興起的漢語熱帶動了對外漢語圖書的市場迅速擴大,致力于傳播和弘揚中華文化的“孔子學院”也在世界各地廣受歡迎,中國圖書也越來越多地走進世界各地。

2007年8月在北京舉行的第十四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盛況空前,參展的國外客商超過歷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日本等國的中小出版商也積極投身中國市場,并通過版權貿易、聯合出版等方式獲得了實惠,國外的專業媒體盛贊中國市場為國際中小出版商提供了千載難逢的良機。如今,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已經取得了與法蘭克福、倫敦、紐約等知名書展比肩的地位,獲得了世界同行的矚目。中國出版業的對外開放正在實現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

四、圖書出版數字化步伐加快

2003年以來的五年,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計算機和網絡技術迅速在我國普及,中國的數字出版也隨之風起云涌。以數字為基礎的高科技對于出版業具有深遠影響,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正極大地改變著傳統的出版形態、出版流程和經營模式。網絡出版、數字出版已經成為中國出版業轉型改革的一個熱點,越來越多的出版企業在數字化進程中積極主動,穩步推進。

2006年,中國數字出版產業整體收入約200億元,而且產業規模每年都以兩位數增長。根據2006年新聞出版總署對50家互聯網出版機構的年檢數據表明,50家互聯網出版機構的資產總計超過58億元,經營收入約77億元,其中互聯網出版業務收入28億多元,利潤近15億元,比上年增長了63.28%,凈利潤14億多元,比上年增長了57.67%。這些數據充分表明,我國出版類網站總體發展強勁。而一條連接數字技術提供商、作者、出版機構和互聯網用戶的產業價值鏈已經形成。按照國家的“十一五”規劃,數字技術將加速進入并改造傳統出版產業,一場“數字出版”變革已經在中國圖書出版業展開。

五、全民閱讀深入人心

讀書、愛書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美德,對傳承中華文明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現代文明的高速發展,人們越來越繁忙,可以用來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加上網絡和娛樂的沖擊,全民的閱讀率呈下降趨勢。2003年以來,每逢“兩會”都會有代表委員發出熱愛讀書的呼吁。尤其是2006年的“兩會”上,很多代表委員集體倡議由政府推動全民閱讀活動。2006年4月28日,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新聞出版總署等11個部門和團體聯合發文,在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期間開展“愛讀書,讀好書”的全民閱讀活動,這項活動的發起機構幾乎囊括了中央主管意識形態的所有黨政軍部門,其力度前所未有。以各級政府為主導的讀書活動也在全國廣泛開展,在學校、廠礦、機關讀書愛書,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風氣撲面而來。

2007年3月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提到,要突出抓好農家書屋工程。在實現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目標中,建設新農村十分重要,而建設農村書屋、為農民提供“買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三農”圖書已經成為了出版業的自覺行動。早在2004年,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總署就聯合下發了進一步加強“三農”圖書發行的意見,經過各級政府的努力,我國農村圖書市場日益繁榮,農民群眾看書難的問題已經得到很大改觀。2007年3月13日新聞出版總署等八部委正式在全國范圍內實施“農家書屋”工程,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在全國建成20萬家“農家書屋”。

分享到: 下一篇:全球出版業最新趨勢:迎接數字時代全面到來
  • 【我要印】印刷廠與需方印務對接,海量印刷訂單供您任意選擇。
  • 【cpp114】印刷機械、零配件供求信息對接,讓客戶方便找到您。
  • 【我的耗材】采購低于市場價5%-20%的印刷耗材,為您節省成本。
  • 【印東印西】全國領先的印刷品網上采購商城,讓印刷不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