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印刷技術簡介:石版印刷
2007-10-02 00:00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報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石版印刷是清朝光緒二年(1876年)由在上海的西方傳教士傳入我國的一種平版印刷技術,分單色和彩色兩種。它用藥墨將原稿寫在特制的紙上,覆于石面,揭去藥紙,涂上油墨,然后用沾有油墨的石版來印書。
傳統的雕版印刷費工耗時、成本高、周期長,而且版片易斷裂、破損。相對來說,石版印刷則成本低、速度快、效果好。因此,它傳到中國后很快風行于世。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是石印最輝煌的時期。
石版印刷特別適合在宣紙上印刷,它的版面能夠根據需要隨意縮放,大部頭的叢書體積因而大為縮小。另外,一些稀見的字畫碑帖、名人手跡通過石版影印,得以化身千萬,給讀書人閱讀、鑒賞、收藏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清末民初,石印本的數量巨大,且其藝術價值與木刻本不可同日而語,所以直到上世紀80年代,石印本尚不被藏家看重。那么,石印本的收藏價值究竟體現在哪里呢?
據專家介紹,石印技術傳入后,一是翻印古籍,方便當時的人們學習考試之用,它們的版本價值、經濟價值還不高。二是用這種先進的印刷技術印制清末民初的文獻,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現實,它們的歷史資料價值非常高。
隨著時間的推移,石印本也漸成“古”籍。清末距今已過百年,今年國家修訂的《文物出境審核標準》,將“一律嚴禁出境”的文物年限由1795年(乾隆六十年)下調至1911年。這其中就包括大量的石印本。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