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閱讀一定得是印刷載體
2007-08-28 00:00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網-中國新聞出版報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33歲的澳大利亞訪問學者郭璐在墨爾本的家中,通過電腦查閱《四庫全書》。隨著鼠標的點擊,在清朝大學士紀昀時代2噸多重的500卷書稿,分毫不差地呈現出來。
這在傳統出版獨霸天下的過去,是難以想象的。然而在數字出版時代,一切都變成現實。任何信息瞬間即可傳播到全球每一角落,檢索數十億頁內容最快只需數秒。
近6年來,我國國民傳統介質閱讀率持續下降。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網絡閱讀率卻持續上升。從1999年的3.7%到2003年的18.3%,再到2005年的27.8%,七年間增長了7.5倍。這個數字的背后,意味著一種新型閱讀方式悄然而至,而這種改變,不再只是形式的改弦更張。
閱讀“革命”介質先行
目前,從電子書、數字報到手機出版,閱讀終端產品的創新讓人們可以體驗形式多變的閱讀感受。如今,我國的電子圖書已有30多萬種,網絡雜志用戶規模4000萬,用手機進行文字閱讀的用戶超過3000萬。
如此“美麗”的市場誘惑,讓專家“數字出版水深,慎入”的高呼顯得蒼白;钴S并奔走于數字出版領域的北大方正,已經為全國450余家出版社提供電子書技術服務。而增速最快的手機出版領域,去年80億元的大蛋糕正在被“中文在線”等若干數字技術提供商“蠶食”。據微軟公司的預測,到2020年,90%的圖書品種將同時采用電子和紙張的方式發行,而到2030年,90%的圖書都將是網絡版本,傳統的紙質閱讀將受到嚴重沖擊。
看準了閱讀的新趨勢,不少數字技術提供商打破概念,正在加速度地向內容提供商轉型。他們已不滿足停留于提供技術,而是將內容、信息等很多資源進行整合,形成自己的信息數據庫,在網絡閱讀時代全面來臨之前先“跑馬圈地”,占盡市場商機。清華同方、北大方正等已經贏得市場的“芳心”;一些傳統單位的數字技術也逐漸打入市場,比如商務印書館的工具書在線,社科文獻的文獻資源庫,中國大百科全書的計算機輔助編輯系統,知識產權出版社的專利信息服務平臺等,兩者的融合趨勢已露端倪。這種融合是一場自覺的內部擴張,或者有意識的外部聯合。
據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數字出版研究室主任張立介紹,“十一五”期間,電子紙和手機出版技術將有突破性進展,在全球至少會有三款E-Ink閱讀器問世,在中國將有四款閱讀器推出。這些閱讀器共同的特點是:顯示質量接近紙質,外觀精美,價格檔次豐富,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3G時代的手機可能會成為一個理想的、被普遍使用的閱讀器。手機報紙、手機雜志、手機電子圖書等新興業務為網絡閱讀的風行創造了技術前提。
閱讀方式各有所“愛”
截至目前,我國已經有4.7億手機用戶,1.62億網民,個人電子閱讀終端已經超過1.5億,四分之一的讀者閱讀數字出版產品,而且以每年30%的速度在上升。
供職于德國一家廣告公司的廣告人李璐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報》,自己用在網絡閱讀上的時間遠比傳統紙質媒介多,“我覺得網絡閱讀可能是未來的閱讀主流,簡單便捷,成本很小,可以循環使用,而且非常環保,不會消耗大量木材。”
荷蘭iRexTechnologiesBV副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周國富更一語道破:“傳統閱讀讀者群體開始流失!紙媒體新聞傳播差,信息量有限。而且不能動態查詢。而電子紙閱讀效果和舒適程度,跟傳統紙張差不多,具有傳統紙質的閱讀優勢。”
有人喜白菜,有人愛蘿卜。老一代的人還是更加鐘情傳統的紙質媒介閱讀。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孫老師表示,傳統閱讀更加舒適。“看了一輩子書,我不喜歡鍵盤和屏幕冷冰冰的感覺,書香本身就是閱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舊閱讀長期共存
有業內專家指出:“單純地看用什么載體來閱讀,這種標準已經不靈光了。我們進入了媒體融合時期,所有的載體都不過是數字媒體的外在形式而已。新型閱讀方式可以是紙質媒體閱讀的有效補充。”
“閱讀一定得是印刷載體嗎?”不少專家問道。“在網上閱讀以往印刷品的文字,同樣是閱讀,而且還可以無限鏈接,這種閱讀的培養,可能比呼吁直接閱讀印刷品要有效些。”
誠然,網絡圖書通常會采用聲、色大餐來刺激讀者的感官,而傳統圖書更能給讀者提供理性判斷、理性思考的機會。很多專家預測,由于各有各的優勢,網絡閱讀和傳統閱讀“不會誰滅了誰”,二者可能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是共存的。
“高雅印刷品市場本來就是狹小的,但不會消失,而是隨著社會文化水平的總體提升而適當擴大,但新一代人的閱讀形式會更多地轉變為網上閱讀,這是不可逆轉的。”專家們對此非?隙。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