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需園區化 業主爆產業高利空間
2007-08-14 00: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關注‘小造紙’的明天”系列報道見報后,引起哈爾濱市造紙企業的關注,幾家造紙企業負責人與記者見面,透露了造紙行業巨大利潤空間及在哈爾濱市的巨大發展潛力,并表示急切盼望在政府引導下實現造紙業的集中生產,提檔升級,發展壯大。
高額利潤使企業不忍放棄
位于阿城區的哈爾濱千誠造紙廠年產量1.2萬噸,是哈市為數不多的幾家年產量過萬噸的造紙(再生紙)企業。該廠廠長說,現在造紙企業效益非常好,一個小紙廠一年產值幾百萬元,中型造紙廠則有幾千萬元,利潤更達20%-30%,在高額利潤的驅使下,企業最想做的就是保持在行業中的一塊份額,所以“如果能擴大規模,提檔升級,進入政府牽頭成立的園區肯定是愿意做的。”
這位廠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收舊報紙是每噸1000-1200元,紙殼是每噸670-680元,用舊報紙造出的紙每噸賣3000多元,用紙殼造出的紙售價是每噸2600-2900元。這中間有著巨大的利潤空間,即便算上人工、機器設備折舊等成本,企業純利潤仍達到20%-30%。這位廠長說,“一直以來小造紙常常受到打擊卻打不死,甚至越打越多,越打越分散,就是高額利潤驅使企業敢于冒險,你今天打完了,明天接著干,在這里干不下去了,換個地方接著干。”但是,這樣的結果反而造成惡性循環,造紙企業對環境的污染越來越嚴重。
巨大市場令企業期待升級
哈爾濱市沈氏紙制品有限責任公司1992年開始進入再生紙行業,目前有兩家再生紙廠,以生產箱板紙和瓦楞紙為主。兩家企業加一起年產量在萬噸以上,但企業仍達不到國家產業政策要求。今年7月中旬,該企業為了響應政府號召,關掉了其中一個位于賓西中心區的年產7000噸、經營了15年的造紙廠。董事長沈洪杰告訴記者,這樣做并不是要退出市場,而是在等哈爾濱市建成造紙工業園,把企業搬進去,上年產4萬噸的生產線,擴大規模,進行產業提檔升級,把原來的公司變成集團。
沈洪杰說,經過10多年的打拼,他們企業已占領很大的紙制品市場份額,目前除銷售到哈爾濱外,還銷往沈陽、吉林、山東、浙江等省份,并在俄羅斯開展了三年的廢紙回收業務,目前兩個造紙廠年產值1700萬元,每年上繳稅金近百萬元。沈洪杰說,即使企業擴大到年產10萬噸的規模,他的產品也將供不應求,所以這樣好的市場他不可能放棄。
“即便哈爾濱市目前有200多家造紙企業,但其生產能力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沈洪杰說,有資料顯示,若按照哈爾濱市人口941萬、45公斤/人·年計算,每年哈市個人生活用紙、工業用紙總量為42萬余噸,而三環內造紙企業年生產總量只有8.6萬余噸,僅占市場總需求量的20.34%,即使加上阿城、呼蘭等區的造紙企業,也只能供應全市30%左右的需求量,而大部分市場被外地(尤其南方)造紙企業占有。
“節能減排”為整合提供機遇
與記者見面的造紙企業老板非常了解國家的政策,知道節能減排的重要意義。他們紛紛表示,決不會因為沒有符合國家政策要求放棄發展,而是要響應國家的政策號召,調整結構,提檔升級,實現跨越式發展。
哈爾濱千誠造紙廠的廠長說,哈爾濱市現在的造紙企業基本都是再生紙生產。再生紙是以廢紙做原料,將其打碎、去色制漿,經過多種工序加工生產出來的紙張。其原料的80%來源于回收的廢紙,因而被譽為低能耗、輕污染的環保型用紙。這與我國造紙工業長期采取的“資源—產品—污染排放”的高污染、低利用、高消耗的粗放型的傳統生產方式不同,可以說是一種“循環經濟”的表現。因此,“再生紙”行業本身是應該積極發展的。哈爾濱市的“再生紙”行業之所以仍存在高耗能、高污染的狀況,只是因為其規模太小,沒有實現環保達標治理,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哈爾濱市沈氏紙制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沈洪杰認為,造紙行業利潤高,上繳稅金也高,企業如果能夠進入統一的園區集中生產,統一進行環保治理,落后的工藝將被淘汰,資源得到重新配置,整個產業都會提檔升級。而且現在企業已經不是小富即安了,發展不僅要適應市場需求,還要承擔社會責任,要上繳稅金、安排再就業、為社會做貢獻。此外,產業園建立后,一些小作坊將被市場淘汰,取而代之的不只是本地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外省的大企業也會加入進來,這就會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從而也會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采訪中,造紙企業業主都呼吁哈爾濱市盡快成立造紙工業園區,從而使這個社會有需求、發展有市場、利潤空間大的行業得到新的發展。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