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鳴紙業集團自主創新紀實
2007-01-13 00:00 來源:中華紙業網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剛剛過去的一年,晨鳴集團又有票據紙、亞光銅版紙、高檔輕型紙、高強度復合包裝原紙等50多個新產品和新品種成功走上世界市場。適應全球市場新潮流,持續不斷地推出新產品,一直貫穿晨鳴紙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特別是近幾年,落實國家科學發展觀要求,晨鳴集團堅持以科技求發展,加速推進科技創新戰略,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讓“晨鳴創造”叫響世界。
技術創新強實力
造紙行業作為傳統產業,晨鳴集團首先從高起點的技術改造入手,改變相對落后的生產工藝,加速同世界接軌的步伐。自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他們投資1億多元,上馬了國內領先的3條“1760”和1條“2640”造紙生產線,使生產規模、經濟效益進入全國行業排頭兵行列。隨后,他們又投資8億元,從芬蘭引進了年產10萬噸高級文化紙生產線,自主開發的主導產品高檔低定量涂布紙填補國內空白,打破了我國依賴進口的局面,產品銷往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和地區,被中國造紙協會譽為“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張紙”。
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成功改造,讓晨鳴走上了融入全球市場的捷徑。他們又先后斥資70多億元引進并成功建成了具備世界一流水平的30萬噸銅版紙、30萬噸涂布白卡紙和35萬噸輕涂紙生產線,使晨鳴迅速站到了全球競爭的制高點。
除大手筆引進先進技術、前沿設備外,晨鳴集團還全方位地融入國際市場,廣泛進行國際間技術合作與交流。他們與韓國新茂林制紙公司、日本制紙株式會社、南非SAPPI公司、國際金融組織、法國阿爾諾·維根斯公司等國際著名企業成立了合資公司,不僅引進了大量國際資本,更重要的是引進了國際領先的造紙技術管理經驗,促進了公司技術創新,提高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機制創新凝合力
在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晨鳴集團不斷建立和完善科研創新機制,大力開展產學研結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為加強公司技術創新體制建設和科研實力,他們建起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了由300多名科技人員組成的國家級技術開發中心,設立了技術研究所,作為公司的一級研發機構,重點負責新產品開發、新技術推廣應用及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與改進。同時,他們還在北京、上海等50多個大中城市和美國、英國、日本等10個國家成立了銷售分公司或辦事處,及時收集市場情報,反饋用戶意見,建成了由銷售部門提供產品信息、技術部門研究立項、生產部門組織開發的新產品、新技術開發程序,形成了快捷高效的技術創新機制。幾年來,以技術中心為主體開發了多項填補國內空白的新產品新技術。其中“高檔低定量涂布紙”和“涂布新聞紙”兩個項目列入國家火炬計劃項目。
產學研聯合是引進技術、廣招人才的有效途徑,晨鳴集團先后同中國科學院、中國制漿造紙工業研究所、清華大學、美國陶氏公司等國內外著名科研機構和院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技術開發和人才培養合作關系,并與山東輕工學院合作建立了研究生實踐基地,與芬蘭美卓、德國福依特等世界著名的造紙機械企業建立了技術合作關系,加快技術引進、轉化過程。先后開發新技術、新工藝36項,獲國家專利24個。其中,聚納米膠體硅微粒助留劑制備及應用技術填補國內空白,推廣應用后年創增長經濟效益1500多萬元。開發的APMP楊木高得率制漿技術,使公司新上的日產180噸APMP漿生產線達到國際同類機型運行性能的先進水平,使噸漿成本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降低400多元,每年產生經濟效益3000多萬元。
產品創新增活力
技術創新的目的在于不斷推出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而新產品的不斷涌現又是企業發展活力的具體體現。晨鳴集團通過產品的不斷推陳出新,始終站在全球紙業市場的最前沿。
在傳統工業上不斷注入科學管理理念,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和新產品開發力度,他們大刀闊斧地對產品進行重新定位,并把提高經濟效益作為考核產品結構調整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在產品結構調整過程中,通過精確計算出的各機臺生產的產品在消耗、利潤、市場占有率等方面的數據,確定主打產品,及時適應市場需求,提高效益。武漢晨鳴8號紙機由普通書寫紙、雙膠紙改產全木漿膠版紙,盡管產品檔次提高了,但由于成本上升、質量不穩而造成效益下滑。對此,他們果斷改產,先后成功開發生產了半木漿靜電紙、黃色膠版紙等新產品,不僅贏得了市場,每月還新增效益100萬元。
生產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遵循著這一產品開發模式,晨鳴集團通過持續不斷的“外引內聯”,使新產品研發力量不斷壯大,技術創新體系日臻成熟。幾年來,他們先后開發了高檔低定量涂布紙、高級亞光銅版紙、高檔防粘原紙、涂布新聞紙、電話號薄紙等30多個新產品,其中23種產品填補國內空白,7種產品被國家科技部、國家經貿委命名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3種產品被國家科技部列入國家火炬計劃項目,4種產品被國家質量技術監督總局列入“國家免檢產品”。 (divid)
技術創新強實力
造紙行業作為傳統產業,晨鳴集團首先從高起點的技術改造入手,改變相對落后的生產工藝,加速同世界接軌的步伐。自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他們投資1億多元,上馬了國內領先的3條“1760”和1條“2640”造紙生產線,使生產規模、經濟效益進入全國行業排頭兵行列。隨后,他們又投資8億元,從芬蘭引進了年產10萬噸高級文化紙生產線,自主開發的主導產品高檔低定量涂布紙填補國內空白,打破了我國依賴進口的局面,產品銷往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和地區,被中國造紙協會譽為“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張紙”。
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成功改造,讓晨鳴走上了融入全球市場的捷徑。他們又先后斥資70多億元引進并成功建成了具備世界一流水平的30萬噸銅版紙、30萬噸涂布白卡紙和35萬噸輕涂紙生產線,使晨鳴迅速站到了全球競爭的制高點。
除大手筆引進先進技術、前沿設備外,晨鳴集團還全方位地融入國際市場,廣泛進行國際間技術合作與交流。他們與韓國新茂林制紙公司、日本制紙株式會社、南非SAPPI公司、國際金融組織、法國阿爾諾·維根斯公司等國際著名企業成立了合資公司,不僅引進了大量國際資本,更重要的是引進了國際領先的造紙技術管理經驗,促進了公司技術創新,提高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機制創新凝合力
在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晨鳴集團不斷建立和完善科研創新機制,大力開展產學研結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為加強公司技術創新體制建設和科研實力,他們建起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了由300多名科技人員組成的國家級技術開發中心,設立了技術研究所,作為公司的一級研發機構,重點負責新產品開發、新技術推廣應用及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與改進。同時,他們還在北京、上海等50多個大中城市和美國、英國、日本等10個國家成立了銷售分公司或辦事處,及時收集市場情報,反饋用戶意見,建成了由銷售部門提供產品信息、技術部門研究立項、生產部門組織開發的新產品、新技術開發程序,形成了快捷高效的技術創新機制。幾年來,以技術中心為主體開發了多項填補國內空白的新產品新技術。其中“高檔低定量涂布紙”和“涂布新聞紙”兩個項目列入國家火炬計劃項目。
產學研聯合是引進技術、廣招人才的有效途徑,晨鳴集團先后同中國科學院、中國制漿造紙工業研究所、清華大學、美國陶氏公司等國內外著名科研機構和院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技術開發和人才培養合作關系,并與山東輕工學院合作建立了研究生實踐基地,與芬蘭美卓、德國福依特等世界著名的造紙機械企業建立了技術合作關系,加快技術引進、轉化過程。先后開發新技術、新工藝36項,獲國家專利24個。其中,聚納米膠體硅微粒助留劑制備及應用技術填補國內空白,推廣應用后年創增長經濟效益1500多萬元。開發的APMP楊木高得率制漿技術,使公司新上的日產180噸APMP漿生產線達到國際同類機型運行性能的先進水平,使噸漿成本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降低400多元,每年產生經濟效益3000多萬元。
產品創新增活力
技術創新的目的在于不斷推出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而新產品的不斷涌現又是企業發展活力的具體體現。晨鳴集團通過產品的不斷推陳出新,始終站在全球紙業市場的最前沿。
在傳統工業上不斷注入科學管理理念,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和新產品開發力度,他們大刀闊斧地對產品進行重新定位,并把提高經濟效益作為考核產品結構調整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在產品結構調整過程中,通過精確計算出的各機臺生產的產品在消耗、利潤、市場占有率等方面的數據,確定主打產品,及時適應市場需求,提高效益。武漢晨鳴8號紙機由普通書寫紙、雙膠紙改產全木漿膠版紙,盡管產品檔次提高了,但由于成本上升、質量不穩而造成效益下滑。對此,他們果斷改產,先后成功開發生產了半木漿靜電紙、黃色膠版紙等新產品,不僅贏得了市場,每月還新增效益100萬元。
生產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遵循著這一產品開發模式,晨鳴集團通過持續不斷的“外引內聯”,使新產品研發力量不斷壯大,技術創新體系日臻成熟。幾年來,他們先后開發了高檔低定量涂布紙、高級亞光銅版紙、高檔防粘原紙、涂布新聞紙、電話號薄紙等30多個新產品,其中23種產品填補國內空白,7種產品被國家科技部、國家經貿委命名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3種產品被國家科技部列入國家火炬計劃項目,4種產品被國家質量技術監督總局列入“國家免檢產品”。 (divid)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