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包裝:拿資源換“資格”?
2005-08-02 12:39 來源:中國包裝網 責編:ge ran
每年此時,一場包裝“盛宴”就將展開———生產商絞盡腦汁,將圓的、方的月餅,穿上艷麗的“衣裳”,在金玉外衣的襯托下,月餅身價倍增。
月餅的包裝,創造了登峰造極的神話。但過度包裝,絕非出現在月餅一種商品上。正是為了讓過度包裝的現象有所節制,前不久,國務院在關于做好建設節約型社會近期重點工作的通知中特別強調,要研究制定節約包裝材料的政策措施。國家發改委等四部委日前也聯合下發公告,要求企業使用易于降解或者便于回收的材料進行包裝。
一紙通知,會讓繁榮經年的包裝市場換種活法嗎?
主持人 本報記者李秋怡 嘉 賓 杜受祜 省社科院副院長 蔣榮昌 四川大學廣告系教授
鏡頭:7月13日,記者在成都市某大型商場,對商品外包裝情況進行了一次隨機調查。林林總總的商品,風格各異的外包裝幾乎達到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程度。
商品包裝所使用的材料,除了最普通的紙盒包裝,不少商品選用了藤編、竹編、瓷器、木器和玻璃、皮革等各種包裝材料,塑料紙、錫箔紙等不易降解材料使用也相當普遍。塑料類包裝材料幾乎運用于各類商品,而錫箔紙包裝在食品、茶類商品中占有較大比重。
而從商品的分類來看,食品、保健品、茶葉、名酒、化妝品等幾類商品在外包裝上可謂最顯匠心。記者在茶葉柜臺看到,一款標價480元的精品茶葉,160克的茶葉外面,套用了紙袋、塑料紙、紅木禮盒、絲綢內飾、泡沫墊、瓷罐容器六層繁復的包裝;而在名酒柜臺,包裝的奢華更是令人瞠目結舌,某款紅酒單瓶標價 68元,穿上木盒“外衣”后,雙瓶價格賣到198元。售貨員說,在酒品世界,這樣的包裝算是最樸素的了。在柜臺最顯眼位置,記者發現最貴的名酒標價近2萬元,晶瑩剔透的水晶瓶中,一條龍栩栩如生。
調查:在本報與四川在線聯合開展的網上調查中,38.6%的人認為,市場上過度包裝的商品較多;57.89%的人認為過度包裝的商品非常多。也就是說所有受調查者認為商品過度包裝現象普遍。在回答“什么是過度包裝”時,51.72%的人認為包裝占到產品本身價值的25%算過度包裝,32.76%的人認為包裝占到產品本身價值的一半算過度包裝,10.34%的人認為包裝2倍于產品本身價值是過度包裝。
對話焦點:什么樣的包裝算“過度”?
主持人:若干年前,國內商品在外包裝上還簡陋異常,“一等產品、二等包裝、三等價格”曾是人們熱論的話題。然而,經過近些年來的推陳出新,如今的包裝似乎正走向另一個極端,過度包裝,漸成新患。
甲方(杜受祜):一般而言,包裝主要承擔兩個功能,一是保護商品在制造、運輸、倉儲、銷售中不破損,不變質;二是對商品起美化、宣傳和增值作用。我個人認為,過度包裝主要集中表現在第二個功能上。比如體積龐大的外殼里卻腹內空空,層層疊疊的包裝里只有極少一部分產品;甚至有些商品包裝的價值遠遠超過產品本身的價值。但客觀而言,包裝過度只是一個相對概念,什么樣的包裝算是“過度”很難界定。
乙方(蔣榮昌):我個人認為,過度包裝的提法值得商榷。只有包裝優劣的商品,而沒有包裝過度的商品。之所以現在的包裝越來越復雜,越來越精美,很大程度是市場需求使然。就像送花,是傳情達意的需要,一些包裝精美的商品,其內涵已經遠遠超越商品本身,成了一種品味象征、傳情工具,包裝越精美,越能體現消費品味,也越能體現禮品價值。還是拿大家譴責的天價月餅來說吧,其實在這里,月餅已遠遠超越了月餅本身的價值,成為人們傳情達意的一種方式,包裝也因此而有了實質意義,那就是承載了送禮和收禮雙方情感媒介的功能。
鏡頭:在超市的西洋參貨架前,一位姓張的顧客承認精美的包裝的確使自己多花了不少錢,但他說:“作為禮品,大禮盒包裝才顯得體面。”售貨員告訴記者:“這些東西基本上都是買來送人的,自己用買簡裝的就可以了,各取所需嘛!”調查:網上調查中,對于“你購買過過度包裝的商品嗎”這一提問,66.67%的人說在特定情況下有,24.56%的人說偶爾有。37.93%的人認為是送禮的需要,也有人認為包裝象征著品牌或代表著品位。
對話焦點:過度包裝的社會基因
主持人:我們在包裝是否“過度”上聽到了兩種聲音,應該說各有道理。但也有一個共識:目前的商品包裝方式,有著堅實的市場需求支撐。更深一步探究,支撐包裝推陳出新的內因是什么呢?
乙方(蔣榮昌):剛才已經說了,包裝于消費者而言是有意義的,最明顯的作用之一是傳情達意。無論紙盒還是鐵盒、玻璃還是絲綢,在送出禮品的一瞬間,包裝已充分體現了價值。我無法想像你提著一個簡陋的袋子到親朋好友家拜年的場景。而就商家而言,之所以不遺余力在包裝上大做文章,也絕非一廂情愿。刺激商家在包裝上推陳出新的最現實動因有兩個,一是精美包裝有利于促銷商品,一是包裝可以創造甚至超越商品本身更大的價值,商家又何樂而不為呢?包裝滿足了市場供求雙方的愿望,這種動因的作用不可低估。
甲方(杜受祜):包裝之盛行于今天,很大種度上還有著復雜的社會原因。其一,中國的傳統文化看重“禮尚往來”,這為各種檔次的包裝提供了深刻的文化背景。其二,客觀上仍未杜絕的集團消費行為、公款消費行為,為過度包裝存在提供了溫床。其三,社會轉型期“未富先奢侈”的風氣,也促使了在商品不斷上檔次的同時,包裝不斷上檔次。
鏡頭:城西某小區的垃圾儲放點堆滿了各類商品的包裝袋、包裝盒。好幾個蹬三輪的廢品收購者和物管一起清理垃圾。他們中有的專門回收紙盒,有的專門回收玻璃和木頭。一物管告訴記者:“我們經常會收到這些東西,覺得可惜、浪費,就挑出來,賣給那些收廢品的。”記者在現場看到,接連好幾輛三輪車滿載包裝物,其中不乏精美之作。
調查:網上調查中,超過82.76%的人認為有關部門有必要出臺措施限制過度包裝,只有17.24%的人認為應由市場來決定。
對話焦點:過度包裝有悖節約型社會
主持人:雖然有強勁的市場需求為支撐,但我們還必須正視這樣的事實:城市垃圾中,各種包裝廢棄物年排放量已占到固體廢棄物的1/3,體積上更是達到1/2之多,并且以每年10%的驚人速度遞增。從社會學的角度看,以巨大資源浪費和環境影響換來的過度包裝,是否值呢?
甲方(杜受祜):過度包裝所帶來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的確應該引起高度重視。比如,我國每年平均生產襯衫12億件,包裝盒用紙量就達24萬噸,相當于砍掉了168萬棵碗口粗的樹。而每生產1000萬個月餅紙盒,包裝耗材則需砍伐400棵到600棵直徑在10厘米以上的樹木。過度使用資源的生產生活方式,與循環經濟提倡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極不協調。而包裝中普遍使用的塑料等材料,降解難度大,也確非環保之舉。由此而言,包裝確應有度,這個“度”就是盡力減少資源浪費,同時盡量避免環境污染。
乙方(蔣榮昌):在包裝上我也認同盡量選用可回收可重復利用的材料。包裝精美不一定在包裝材料的選用檔次上體現,而重在體現一種創意,體現設計上的與眾不同。
甲方(杜受祜):古人有言:“千里送鵝毛,禮輕情誼重”,傳情達意、禮尚往來,不必要在包裝檔次上體現。在創建節約型社會的今天,這需要消費者理念的轉變。但我更認為,要消除過度包裝存在的土壤,還需要從機制上加以完善。從商家的角度看,追逐利潤是必然行為,什么樣的包裝能夠帶來旺盛的市場需求和最大化的利潤,商家當然會逐利而行。但無論是商家的生產行為還是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都不是不可改變的,核心是通過完善機制,發揮正確的導向來實現。比如可以通過劃定包裝等級,對過度包裝的行為課以重稅,對包裝所使用材料可能形成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也可以通過征收一定調節稅,要求企業為浪費行為埋單。總之,可以通過發揮經濟杠桿調節作用,增大過度包裝成本,從而推動轉變的實現。
[鏈接]限制過度包裝:市場、法律都能說了算
眾所周知,包裝業是最大的污染型、資源浪費型行業之一。據統計,美國城市垃圾中來自包裝行業的垃圾約占到35%或以上,而日本則高達45%,歐盟國家的包裝垃圾也占到城市垃圾的30~50%。而最近幾年來,我國的包裝業也以每年15%的速度迅猛發展。
在國外許多國家,對于產品的包裝有著嚴格的管理,如明確規定產品的包裝空位不得超過體積的25%,包裝成本不得超過產品價值的15%,對于過度的包裝要進行沒收、罰款。歐洲各國政府還紛紛制定了包裝法。最早推崇包裝材料回收的德國制定了“循環經濟法”,丹麥率先實行“綠色稅”制度;很多國家要求制造商、進口商與零售商負起將包裝材料回收利用與再制造的責任;過度包裝物品在韓國屬于違法行為,為了落實物品包裝比率和層數的限制,韓國政府對商品的包裝要進行檢查,獎勵精簡包裝,過度包裝的商品要罰款。
月餅的包裝,創造了登峰造極的神話。但過度包裝,絕非出現在月餅一種商品上。正是為了讓過度包裝的現象有所節制,前不久,國務院在關于做好建設節約型社會近期重點工作的通知中特別強調,要研究制定節約包裝材料的政策措施。國家發改委等四部委日前也聯合下發公告,要求企業使用易于降解或者便于回收的材料進行包裝。
一紙通知,會讓繁榮經年的包裝市場換種活法嗎?
主持人 本報記者李秋怡 嘉 賓 杜受祜 省社科院副院長 蔣榮昌 四川大學廣告系教授
鏡頭:7月13日,記者在成都市某大型商場,對商品外包裝情況進行了一次隨機調查。林林總總的商品,風格各異的外包裝幾乎達到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程度。
商品包裝所使用的材料,除了最普通的紙盒包裝,不少商品選用了藤編、竹編、瓷器、木器和玻璃、皮革等各種包裝材料,塑料紙、錫箔紙等不易降解材料使用也相當普遍。塑料類包裝材料幾乎運用于各類商品,而錫箔紙包裝在食品、茶類商品中占有較大比重。
而從商品的分類來看,食品、保健品、茶葉、名酒、化妝品等幾類商品在外包裝上可謂最顯匠心。記者在茶葉柜臺看到,一款標價480元的精品茶葉,160克的茶葉外面,套用了紙袋、塑料紙、紅木禮盒、絲綢內飾、泡沫墊、瓷罐容器六層繁復的包裝;而在名酒柜臺,包裝的奢華更是令人瞠目結舌,某款紅酒單瓶標價 68元,穿上木盒“外衣”后,雙瓶價格賣到198元。售貨員說,在酒品世界,這樣的包裝算是最樸素的了。在柜臺最顯眼位置,記者發現最貴的名酒標價近2萬元,晶瑩剔透的水晶瓶中,一條龍栩栩如生。
調查:在本報與四川在線聯合開展的網上調查中,38.6%的人認為,市場上過度包裝的商品較多;57.89%的人認為過度包裝的商品非常多。也就是說所有受調查者認為商品過度包裝現象普遍。在回答“什么是過度包裝”時,51.72%的人認為包裝占到產品本身價值的25%算過度包裝,32.76%的人認為包裝占到產品本身價值的一半算過度包裝,10.34%的人認為包裝2倍于產品本身價值是過度包裝。
對話焦點:什么樣的包裝算“過度”?
主持人:若干年前,國內商品在外包裝上還簡陋異常,“一等產品、二等包裝、三等價格”曾是人們熱論的話題。然而,經過近些年來的推陳出新,如今的包裝似乎正走向另一個極端,過度包裝,漸成新患。
甲方(杜受祜):一般而言,包裝主要承擔兩個功能,一是保護商品在制造、運輸、倉儲、銷售中不破損,不變質;二是對商品起美化、宣傳和增值作用。我個人認為,過度包裝主要集中表現在第二個功能上。比如體積龐大的外殼里卻腹內空空,層層疊疊的包裝里只有極少一部分產品;甚至有些商品包裝的價值遠遠超過產品本身的價值。但客觀而言,包裝過度只是一個相對概念,什么樣的包裝算是“過度”很難界定。
乙方(蔣榮昌):我個人認為,過度包裝的提法值得商榷。只有包裝優劣的商品,而沒有包裝過度的商品。之所以現在的包裝越來越復雜,越來越精美,很大程度是市場需求使然。就像送花,是傳情達意的需要,一些包裝精美的商品,其內涵已經遠遠超越商品本身,成了一種品味象征、傳情工具,包裝越精美,越能體現消費品味,也越能體現禮品價值。還是拿大家譴責的天價月餅來說吧,其實在這里,月餅已遠遠超越了月餅本身的價值,成為人們傳情達意的一種方式,包裝也因此而有了實質意義,那就是承載了送禮和收禮雙方情感媒介的功能。
鏡頭:在超市的西洋參貨架前,一位姓張的顧客承認精美的包裝的確使自己多花了不少錢,但他說:“作為禮品,大禮盒包裝才顯得體面。”售貨員告訴記者:“這些東西基本上都是買來送人的,自己用買簡裝的就可以了,各取所需嘛!”調查:網上調查中,對于“你購買過過度包裝的商品嗎”這一提問,66.67%的人說在特定情況下有,24.56%的人說偶爾有。37.93%的人認為是送禮的需要,也有人認為包裝象征著品牌或代表著品位。
對話焦點:過度包裝的社會基因
主持人:我們在包裝是否“過度”上聽到了兩種聲音,應該說各有道理。但也有一個共識:目前的商品包裝方式,有著堅實的市場需求支撐。更深一步探究,支撐包裝推陳出新的內因是什么呢?
乙方(蔣榮昌):剛才已經說了,包裝于消費者而言是有意義的,最明顯的作用之一是傳情達意。無論紙盒還是鐵盒、玻璃還是絲綢,在送出禮品的一瞬間,包裝已充分體現了價值。我無法想像你提著一個簡陋的袋子到親朋好友家拜年的場景。而就商家而言,之所以不遺余力在包裝上大做文章,也絕非一廂情愿。刺激商家在包裝上推陳出新的最現實動因有兩個,一是精美包裝有利于促銷商品,一是包裝可以創造甚至超越商品本身更大的價值,商家又何樂而不為呢?包裝滿足了市場供求雙方的愿望,這種動因的作用不可低估。
甲方(杜受祜):包裝之盛行于今天,很大種度上還有著復雜的社會原因。其一,中國的傳統文化看重“禮尚往來”,這為各種檔次的包裝提供了深刻的文化背景。其二,客觀上仍未杜絕的集團消費行為、公款消費行為,為過度包裝存在提供了溫床。其三,社會轉型期“未富先奢侈”的風氣,也促使了在商品不斷上檔次的同時,包裝不斷上檔次。
鏡頭:城西某小區的垃圾儲放點堆滿了各類商品的包裝袋、包裝盒。好幾個蹬三輪的廢品收購者和物管一起清理垃圾。他們中有的專門回收紙盒,有的專門回收玻璃和木頭。一物管告訴記者:“我們經常會收到這些東西,覺得可惜、浪費,就挑出來,賣給那些收廢品的。”記者在現場看到,接連好幾輛三輪車滿載包裝物,其中不乏精美之作。
調查:網上調查中,超過82.76%的人認為有關部門有必要出臺措施限制過度包裝,只有17.24%的人認為應由市場來決定。
對話焦點:過度包裝有悖節約型社會
主持人:雖然有強勁的市場需求為支撐,但我們還必須正視這樣的事實:城市垃圾中,各種包裝廢棄物年排放量已占到固體廢棄物的1/3,體積上更是達到1/2之多,并且以每年10%的驚人速度遞增。從社會學的角度看,以巨大資源浪費和環境影響換來的過度包裝,是否值呢?
甲方(杜受祜):過度包裝所帶來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的確應該引起高度重視。比如,我國每年平均生產襯衫12億件,包裝盒用紙量就達24萬噸,相當于砍掉了168萬棵碗口粗的樹。而每生產1000萬個月餅紙盒,包裝耗材則需砍伐400棵到600棵直徑在10厘米以上的樹木。過度使用資源的生產生活方式,與循環經濟提倡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極不協調。而包裝中普遍使用的塑料等材料,降解難度大,也確非環保之舉。由此而言,包裝確應有度,這個“度”就是盡力減少資源浪費,同時盡量避免環境污染。
乙方(蔣榮昌):在包裝上我也認同盡量選用可回收可重復利用的材料。包裝精美不一定在包裝材料的選用檔次上體現,而重在體現一種創意,體現設計上的與眾不同。
甲方(杜受祜):古人有言:“千里送鵝毛,禮輕情誼重”,傳情達意、禮尚往來,不必要在包裝檔次上體現。在創建節約型社會的今天,這需要消費者理念的轉變。但我更認為,要消除過度包裝存在的土壤,還需要從機制上加以完善。從商家的角度看,追逐利潤是必然行為,什么樣的包裝能夠帶來旺盛的市場需求和最大化的利潤,商家當然會逐利而行。但無論是商家的生產行為還是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都不是不可改變的,核心是通過完善機制,發揮正確的導向來實現。比如可以通過劃定包裝等級,對過度包裝的行為課以重稅,對包裝所使用材料可能形成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也可以通過征收一定調節稅,要求企業為浪費行為埋單。總之,可以通過發揮經濟杠桿調節作用,增大過度包裝成本,從而推動轉變的實現。
[鏈接]限制過度包裝:市場、法律都能說了算
眾所周知,包裝業是最大的污染型、資源浪費型行業之一。據統計,美國城市垃圾中來自包裝行業的垃圾約占到35%或以上,而日本則高達45%,歐盟國家的包裝垃圾也占到城市垃圾的30~50%。而最近幾年來,我國的包裝業也以每年15%的速度迅猛發展。
在國外許多國家,對于產品的包裝有著嚴格的管理,如明確規定產品的包裝空位不得超過體積的25%,包裝成本不得超過產品價值的15%,對于過度的包裝要進行沒收、罰款。歐洲各國政府還紛紛制定了包裝法。最早推崇包裝材料回收的德國制定了“循環經濟法”,丹麥率先實行“綠色稅”制度;很多國家要求制造商、進口商與零售商負起將包裝材料回收利用與再制造的責任;過度包裝物品在韓國屬于違法行為,為了落實物品包裝比率和層數的限制,韓國政府對商品的包裝要進行檢查,獎勵精簡包裝,過度包裝的商品要罰款。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