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八月遭遇“環境門檻”(CPP114觀點)
2006-09-05 00:00 來源:中華印刷包裝網 劉瑩 責編:中華印刷包裝網
中華印刷包裝網 劉瑩
八月,全國各地進入炎熱的夏季,但國內外造紙業卻紛紛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嚴寒”考驗。讓我們首先來簡單回顧一下究竟近期都發生了哪些行業內的“地震”:
國內紙業重大事件:香港十萬噸白板紙廠將關閉;廣東東莞造紙業污染被重點關注;富陽關停48家造紙企業計76條生產線;匯川兩紙廠的7號紙機已經停產;環保治理不達標漢壽恒發紙業被關停;西安市政府不再審批造紙企業;法庫縣叫停造紙納稅大戶,沈陽擬關停50多家污染企業,64家造紙企業停產整頓;等等。國際上:加拿大政府出售造紙廠失敗;CPI警告:將有更多的造紙廠面臨倒閉。
事實上,這只是冰山一角,更大的問題是:整個造紙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質疑!換言之,上述情況已經不僅僅是幾家企業的個案,而是行業全面面臨的大問題。
雖然中國是“造紙術”發明的鼻祖,可是對環境的破壞,則是個“歷史遺留問題”。建國初期,盡管國際上普遍采用木材造紙,但出于節省成本、節約森林資源的考慮,中國造紙業采用麥草作為造紙的主要原料。然而,經過幾十年的實踐,草漿造紙帶來的弊端不斷凸顯。這種造紙企業通常規模較小,其原因有二:一是大部分草類的收割必須集中在某一季節,這就要求草漿廠必須在一個時段內完成全年的原料采購,龐大的堆放場地、原料長期日曬雨淋造成的損失,都令草漿廠非常頭疼;二是由于草類纖維原料運輸半徑比木材小,所以草漿廠只能設在原料產地附近,規模受到原料供應量的限制。南京林業大學李忠正教授,就曾經說過:“草漿廠的規模都不可能很大,其技術裝備水平相對于大規模的木漿生產相差了幾十年,目前我國最大的草漿生產線只有10萬噸,大多是1~3萬噸。而草漿廠的污染治理水平與其規模有很大關系。”
有專家指出:“草漿黑液由于其含硅量大、粘度高、濾水性差,造成草漿黑液提取率低,一般只有80-85%,相比較而言木漿造紙可達到95%以上,例如國內新建的木漿廠———海南金海紙業可達到98%以上。其次,堿回收率低,草漿一般只有65-75%,而海南金?蛇_98%。再者,用水量大,國家規定的指標為每噸130立方米,海南金海為每噸36.2立方米。因而草漿廠中段廢水排放的污染物量比木漿高6-7倍。如何解決草漿的污染,是至今國際造紙界尚未解決的課題。”
對草漿廠污染問題的關注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諸多水污染事件中,淮河污染事件是最典型的案例之一。近年來,由于沿河紙廠排污嚴重,淮河流域水環境日趨惡化,在2004年,淮河中下游黑水四溢、魚蝦絕跡,政府不得不依靠行政手段強制關閉了許多小造紙廠,才避免了整個淮河水系的崩潰。
那么,中國造紙業能否改變以草漿造紙的老路,走以林木造紙的新途?專家又指出,如果這樣,我們又將面臨原料采集對森林資源造成的破壞問題。中國人均占有林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如果不能合理利用資源,不久我們就會面臨“有錢也買不到木漿”的窘境!
草漿造紙,環境污染在所難免;木漿造紙,森林資源難以保障。中國造紙業進退維谷。同時我們有不能放任擴大進口,將自己的基礎產業假手于人。那么出路在何方?
針對以上兩種情況,我們當然也應該學會兩條腿走路:環境污染,治理;資源短缺,發掘。
在環境治理方面,各地已經開始重視起來。更令人可喜的是:一些科研力量的加入,不僅提高了改進速度,也同時為企業引進了國外先進理念和技術。正因如此,一批新技術即將或正在應用于造紙生產的第一線:比如黑液生產木質素,蚯蚓處理造紙廢泥,醋菌纖維造紙法等等?陀^上政府處罰力度大,也使很多企業一改往日由政府上門推薦技術的做派,已經轉為積極主動聯系轉讓先進技術的企業和個人,這也是技術得以快速成長和推廣的原因所在。
這些技術中出現了不少完全不用化學制劑的技術,也就是說,它可以對現在的污染進行“綠色處理”;另外,還有技術為造紙廢料找到了再生利用的高效高價好途徑,這些可以從經濟利益上驅動企業治理污染。
另一面,發展林紙一體化,已是勢在必行,這一點在業內各龍頭企業身上體現得尤為突出。有知名企業發出“得林漿者得天下”的呼聲,更有甚者不惜重金搶先簽下兩家林場。這無疑透出了一個訊號:中國紙業要想走出一條高端路線,在國際競爭中擁有一席之地,那么一定要走“林紙”路線。
然而對于采用什么樹種發展人工林,尤其對于適宜在南方種植的桉樹速生豐產林,目前存在相當爭議。一些從事動植物和環保研究的專家認為,桉樹人工林將嚴重破壞生態環境。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生態學博士解焱就認為:“桉樹原生在澳大利亞,它的生存特性和生態習性跟周圍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物種是協調的。但是一個物種一旦離開原產地到了異國他鄉,它原來那些優良的生物學特性(比如適應性強)就有可能變成有害的特性。它對異地的原生物種有極大的排它性,生長迅速,其他物種都不能和它一起生存。”
西南林學院副院長楊宇明教授也認為:“中國種植桉樹的歷史并不算長,但所造成的生態環境影響特別是生物多樣性減少已確實存在,只是不同地區程度不同而已。歸納起來,對于桉樹人工林的爭議,主要集中在三點:吸取水分過多、破壞地力、排它性。
國家林業局桉樹研究開發中心首席專家陳少雄則認為:“巴西是目前世界各國中桉樹發展最快、人工造林水平最高、利用率最高的國家,種的桉樹遠比我們多,什么問題也沒有。這說明不是桉樹本身的問題,而是經營的問題。那些反對種桉樹的專家不是桉樹專家,看了幾個林地就匆匆下結論,科學的態度是不能全盤肯定、也不能全盤否定,要發揮它的優勢、克服它的劣勢。”
廣東的雷州半島是中國種植桉樹人工林面積最大的地區,人工林總面積已達到18.6萬公頃(合279萬畝),其中絕大部分是桉樹。曾長期擔任湛江市林業局局長的林康英指出:“雷州種植桉樹已經有50多年了,如果桉樹破壞地力的話,那么現在桉樹產量應該越來越低。但事實是,這里桉樹人工林的產量從1970年的0.3立方米/畝•年,提高到目前的1.5立方米/畝•年。”
同為桉樹,同樣種植在中國大陸,專家學者們為何見仁見智、各執一詞?
其實,對于桉樹的爭議很多是由經營方式不同所致。在中國南方的實地走訪中發現,很多桉樹人工林由農村集體或個人種植,造林密度往往高達每畝300~666株,比科學造林的每畝100~150株大了幾倍。任何樹種種植過密,林下都不會長草,因此這種不科學的種植方法,造成桉樹底不長草的排它性的假象,而且林木產量也很低。此外,當地農民對桉樹“全樹砍伐”,(即將樹干、書皮、樹葉、樹枝、樹根等全部收獲取走),80%-90%的養分元素被帶出人工林生態系統,嚴重影響桉樹人工林的養分循環。
針對不同的觀點,國家林業局造林司司長魏殿生曾在報告中明確指出:“有爭議是正常的,但不能在爭議中過日子,否則會耽誤發展。速生人工林一定要注意科學規劃,具體設計要因地制宜。也不能搞得桉樹人工純林面積過大,要注意多樹種配合,考慮綜合配套。否則,容易造成生態系統的不穩定。但這也不是意味著每塊桉樹人工林都要混交。工業原料林需要集約經營,如果每一塊林地都混交,沒法收獲,也沒辦法經營。種樹的時候,可以采用不同樹種的林塊交錯組合排列等方法,來降低人工林的‘純度’。”
此外,中國林業科學院、糧農森林基因資源專家組王豁然教授則從定位和功能上對人工林做了很好的詮釋:“人工林的首要目標是追求最高的木材產量和最好的木材品質,就像雜交水稻和玉米追求高產和營養一樣。如果我們把樹木和水稻、玉米一樣看做能夠為人類社會提供不同產品、滿足不同生存需求的作物,我們又有什么理由偏執地要求外來樹種速生工業人工林一定要具有生物多樣性呢?”王豁然教授強調:“正是因為以產業形式發展了工業人工林,我們才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護天然林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及其生態功能。”
分析人士認為,我們對森林的傳統看法應該有個轉變了,森林不單只是為了創造生態效益,而且還擔負創造經濟效益的重任。正如國家林業局將森林分成公益林和商品林一樣,前者是追求生態效益最大化,后者是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人工林實際上是一種樹作物。同時,也不必對外來樹種全盤否定——原生北美的梧桐,而今不正普遍地生長在我國,裝扮著城市的街景嗎?關鍵是要科學地分析合理地利用。
“兩手都要硬”的理論在今天造紙業出路問題上,依然有其適用性,在我們還不能完全摒棄“草紙”時,多在技術上下功夫,同時為“林紙”尋找資源出路,這才是我國造紙業突破環保瓶頸的出路!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古代可以發明造紙術,今天的后人也一定可以沖破“環境門”!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