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軟包裝未來發展之路
2009-10-12 09:39 來源:慧聰塑料網 責編:喻小嘜
- 摘要:
- 2008年,塑料包裝行業與其他行業一樣,經歷了不平凡、具有挑戰性的一年。受世界金融危機和國內宏觀經濟形勢變化的影響,塑料包裝行業市場需求減少,產品出口受阻明顯。塑料軟包裝卻憑借著自身的應用廣泛以及兼備的種種特殊性能而廣受青睞!
一、高性能、多功能、環保適應性是發展方向。日前,高性能、多功能復合材料已成為行業開發的熱點,例如耐高溫、耐蒸煮、無菌包裝等,均是開發重點。有些企業對綠色包裝產品的發展存在一定的誤區,“綠色包裝”常常理解為包裝產品的“綠色化”,并將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裝產品視為綠色包裝產品,忽視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忽視包裝產品對人體健康產生的影響及包裝材料的再利用。事實上,一種包裝材料是否“綠色”,要從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看其對環境產生的影響。綠色包裝要有利于生產可持續發展,要抓住三個環節,即:節約資源、環境保護(減少對水、大氣、噪聲的污染)、產品要符合安全衛生標準。
二、開發節能降耗技術,實現包裝產品的輕量化、薄壁化。當前,塑料包裝行業節能降耗的潛力很大,以飲料瓶為例:600毫升瓶凈重為29克降為25克是有可能的;1.25升為42克,而國外僅為32克,我們努力降到35克~38克完全是有可能的。某年產34億個飲料瓶的企業算了一筆賬,每瓶節約3克,全年可節省原料10,200噸,原料按1.3萬元/噸計算,可節約1.32億元,效益相當可觀。目前用于軟包裝的聚酯薄膜,通常采用的厚度為12微米,若全國每年包裝用聚酯薄膜的消耗量以20萬噸計算,其中12微米薄膜以占總量的50%計算的話,厚度為12微米減薄至7微米后,全國一年則可節省PET樹脂約4萬余噸。
歐洲塑料生產企業協會研究報告表明,近十年來包裝薄膜的輕量化,使得塑料軟包裝的平均重量下降了28%,每年減少塑料用量180萬噸,節省了資源。在歐洲包裝材料年消耗量為6640萬噸,其中,塑料僅占重量的17%,但卻包裝了歐洲商品的50%,可見包裝輕量化的重大意義。
輕量化不僅是個經濟問題,包含著工藝、技術、選材、裝備、設計、使用的理念等內涵,體現的是一種生產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的進步。當然,塑料包裝的輕量化是通過有效的方法,在保證包裝產品及消費者所需的使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進行的。所謂輕量化不是偷工減料,是需要通過技術進步,不斷創新來實現。
三、注意開發國內外兩個市場。首先抓好現有應用領域的市場延伸,目前的塑料包裝產品主要用于食品、藥品、化工、糧食、一般工業和日用消費品的包裝,下一步要細化市場,利用產品差異化、功能化進一步開拓市場;根據國家產業政策調整,追蹤跟進國家重點扶植的行業,如開拓農產品市場、交通運輸行業、建筑材料行業,提供配套的安全的包裝產品;加強塑料包裝相關部門聯系、協作、溝通,搜集各類信息,了解市場發展動向;進一步開拓國外市場,國外許多相關產品市場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塑料包裝企業要積極進取,抓住機遇,加大對外市場的調研、開發。
四、提高全行業的法律意識。全國人大和國務院相繼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治理商品過度包裝工作的通知》等重要法律、法規,2009年的正式實施,給塑料包裝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塑料包裝行業與食品安全、過度包裝以及包裝廢棄物的循環再生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塑料包裝行業必須在思想認識上高度重視,在生產發展中加以貫徹落實。生產經營中所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污染問題不是一般的問題,已經有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規范,如不遵守,出了問題不僅危害企業、危害社會、危害人民,還要被追究行政、經濟或法律責任,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結束語
目前,即使在嚴格推行綠色包裝的發達國家,塑料也是增長最迅速的包裝材料,減輕塑料對環境影響的主要措施是加強回收利用。我國塑料包裝產量已超過1200萬噸,而每年包裝的廢物利用率僅在20%左右,僅有PET瓶的回收利用較高。主要得益于PET瓶回收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PET瓶消費量已近400億個,而產生一噸新聚酯切片需要6噸石油,按瓶級物150萬噸聚酯計算,需要耗900萬噸石油,故回收利用可大大節約資源,在生產中要切實做好邊角料回收利用以及生產過程中清除對水、大氣、噪音等污染,使傳統的“資源——生產——污染”模式轉變到清潔生產、循環利用的技術上來,對發展循環經濟意義重大。
當前塑料包裝倡導的是綠色環保,綠色思想是精簡的思想,對環境的擔憂也不再是少數人關心的次要問題,塑料行業已經關注這種形勢。減少對環境影響常常導致降低成本,特別在改善環境主要因素的節能方面,這就需要做到貫徹循環經濟法,搞好塑料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走綠色包裝之路。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新聞:
凹版印刷油墨在塑料軟包裝應用
市場準入:塑料軟包裝技術改造將掀起革新狂潮
塑料軟包裝薄膜的新工藝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