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黨刊靠什么贏得讀者
2009-06-02 14:28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報 責編:覃麗妮
- 摘要:
- 隨著媒體競爭變得更加激烈,曾經有著體制發行作保障的黨刊,也面臨著非常大的壓力和挑戰。究竟目前黨刊面臨怎樣的生存環境?其發展態勢和未來走向又如何呢?
[編者按:隨著媒體競爭變得更加激烈,曾經有著體制發行作保障的黨刊,也面臨著非常大的壓力和挑戰。究竟目前黨刊面臨怎樣的生存環境?其發展態勢和未來走向又如何呢?]
【我要印】在全國9821種期刊中,黨刊無疑是身份最為特殊、歷史最為悠久的一類。作為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要陣地,作為黨的宣傳和輿論工具,無論在民主革命時期還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黨刊都在擴大黨的影響和促進黨的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黨刊不僅見證了中國的變革與成長,其自身也在時代的變遷中不斷變動和發展。如今,時間進入2009年,隨著改革的步伐不斷推進,隨著媒體競爭變得更加激烈,曾經有著體制發行作保障的黨刊,也面臨著非常大的壓力和挑戰。究竟目前黨刊面臨怎樣的生存環境?其發展態勢和未來走向又如何呢?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相關的黨刊負責人。
治理整頓,黨刊迎來發展契機
“我們黨成立之前就已經有黨刊了,比如《新青年》、《湘江評論》。”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采訪時,湖南省委機關刊《新湘評論》的社長郝安首先回顧了黨刊的歷史。談起早期黨刊,郝安表示,這些刊物都辦得非常好,站在時代的前列宣傳馬克思主義、傳播先進思想,為中國共產黨以后在革命時期、戰爭時期奠定思想和理論基礎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斗爭》、《實話》、《解放》、《共產黨人》、《群眾》等一批黨刊先后問世,并在不同歷史時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對此,郝安指出,辦黨刊確實是我們黨的一個傳統。在戰爭年代,我們黨一直辦有黨刊,這些刊物對鼓舞全國人民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對解放戰爭取得最終勝利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新中國成立后,中央在上世紀50年代末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發出了必須加強理論隊伍建設和準備創辦理論刊物的通知,中央在此時也創辦了理論性刊物《紅旗》。
但不可否認的是,進入和平時期,各級黨政部門黨報黨刊散濫、利用職權發行的現象逐漸嚴重,基層對此反映強烈。為規范發行秩序,切實減輕基層和農民負擔,同時也為了優化報刊結構,鞏固和擴大重點黨報黨刊的覆蓋范圍和在報刊業中的主導地位,切實為黨報黨刊發展優化環境,中央在2003年對報刊進行治理整頓。按照規定,治理整頓后每個省的省委只能主管主辦1份黨刊。
對于這次治理整頓,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副主任兼重慶市委當代重慶雜志社顧問宋愚表示,整頓非常有必要,對黨刊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首先,治理整頓明確界定了地方黨委的機關刊物,有利于促進地方黨刊的發展;其次,從管理體制、機構設置、人員編制上對黨刊予以規范,使之進一步趨向統一。“2003年以前,地方黨刊的機構級別非;靵y,有正廳級的、副廳級的,還有很多是處級的。當然,今后事業單位要不要級別是另一回事,但僅從這一點就能體現出當地黨委對刊物的重視程度,而級別問題處理不好不利于刊物積聚相當層次的人才,不利于吸引比較成熟的領導扎根干下去。治理整頓后,這種情況發生了明顯改觀,絕大多數黨刊的級別都在副廳或副廳以上。從這點來看,治理整頓規范和充實了黨刊,更有利于黨刊今后的發展。”
對于2003年的報刊治理整頓,郝安和四川黨建期刊集團總經理張澤剛也都表示認同。郝安表示,治理整頓凈化、規范了市場,每個省只保留1份省委機關刊,各地黨刊都開始摸索新的發展道路,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刊物的面貌也得到很大改觀;張澤剛表示,此次治理整頓讓部分黨刊完成了一次轉型,使刊物離市場更近了。
避免枯燥,做好“翻譯”和“轉化”
黨刊傳播科學理論、引導社會輿論,在不同歷史時期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發展的過程中,一些黨刊卻逐漸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教條、枯燥、說教、板著面孔的印象。
中組部黨建研究所所長、黨建研究雜志社主編高永中在評價《黨建研究》時就坦言,雜志創刊20年來,盡管發行量已經從最初的4萬份增至45.5萬份,《黨建研究·內參》也從1.5萬份增至25.2萬份,但雜志依然存在不少問題,比如親和力、感染力還不夠強,嚴肅有余、活潑不足,體裁比較單一,版式比較呆板,有的文章空話套話較多,可讀性較差。
“一些黨刊確實存在照抄、照轉領導講話和會議文件的現象,表達方式也非常生硬,但黨刊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多,不單純是黨刊本身的問題。”郝安認為,文風、學風是與黨風聯系在一起的,黨刊的問題實際上反映了一個時期的黨風問題。近年來,中央一直在下大決心抓黨風建設,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文風、學風,包括黨刊本身也有了很大改進。
談到黨刊本身的問題,郝安表示,辦黨刊首先是辦刊物,必須遵循刊物的一般規律,不能把文件、講話平移到刊物上,這樣讀者肯定不喜歡。理論是抽象的,抽象的東西肯定是枯燥的,黨刊應該是一座溝通黨、政府和群眾的橋梁,群眾不愛看枯燥的理論、文件、講話,黨刊就要通過創新思路、豐富內容、改進文風等辦法讓群眾愛看,把雜志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如果你能把艱深、枯燥的理論用準確、生動、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即使是理論刊物也能很好看,這一點足夠黨刊人用一輩子去研究。”
郝安坦言,要改變傳統面貌,使黨刊得到群眾的認可,確實非常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首先,讀者對黨刊有一個慣性認識;其次,讀者和作者已經習慣原來那種表達形式,雜志必須與他們進行溝通,引導其進行寫作和閱讀。一些黨刊沒人看,發下去后連包裝都沒打開就被當做廢紙賣掉了,我們的刊物也曾遭受過這樣的命運!缎孪嬖u論》改版后提出‘憂心為政、真情為文、笑談真理、鐵肩擔任’,盡管現在發行還有難度,但讀者對雜志的批評意見少了,讀者對改版后的雜志比較滿意。”
對于“辦黨刊要遵循刊物一般規律”的觀點,當代貴州雜志社社長趙宇飛也表示認同。談到如何使黨刊避免枯燥、說教,趙宇飛提出要在“翻譯”和“轉化”上下工夫。“所謂‘翻譯’,是從表現形式來說的,辦黨刊要把文件和講話‘翻譯’成文化的、期刊的、傳媒的表現形式;所謂‘轉化’,是從語言來說的,同樣的話要想方設法用生動活潑、讀者喜聞樂見的語言來表達。為解決主流媒體報道針對性不強的問題,要通過多渠道了解人民群眾口頭輿論的主要內容,尋求媒體輿論場與口頭輿論場的最大重合度,做到有針對性地釋疑解惑,特別是選擇讀者容易接受的角度、能解釋的語言、喜歡的文本方式,進一步增強報道的時效性和貼近性,翻譯并轉化好中央和省委的大思想、大決策、大舉措,努力使‘上’與‘下’實現有效對接。”
“板著面孔是辦刊的方式問題,是技術性問題。”宋愚認為,不論什么刊物都不能‘板著臉’,都要用群眾和讀者喜歡的形式和語言。“全都是照搬的文件和講話有什么意思?誰會看?雜志要想得到市場的歡迎、讀者的青睞,讀者喜聞樂見的內容、生動鮮活的語言是最基本的!懂敶h員》雖然是工作指導類刊物,但我們主要是講故事,用鮮活的事例去引導讀者,這樣雜志的可讀性就非常強了。”
注重創新,提供有價值的內容
在新形勢下,與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刊物相比,一些黨刊逐漸暴露出觀念滯后、宣傳手法單一、編輯手段落后、編輯工作人員專業素質較低等問題。目前,盡管一些黨刊仍然有體制發行作保障,并享受一定的財政補貼,但隨著報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黨刊雖然還未被嗆人的硝煙所薰倒,卻明顯能夠感受到聲、光、電等媒體以及報紙、其他雜志、互聯網等競相爭奪受眾市場所帶來的壓力。
面臨嚴峻的挑戰,黨刊人意識到,必須認清自身優勢,看到不足和差距,挖掘潛力、開門辦刊、注重創新,在經營管理上狠下工夫,重塑黨刊新形象,在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
對此,高永中表示,《黨建研究》在改革創新中誕生,在改革創新中壯大,更要在改革創新中提高。新形勢下要辦好雜志,必須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精神,必須創新宣傳內容、宣傳形式、宣傳載體,利用新興傳媒手段,占領網上宣傳陣地,吸引黨員干部特別是廣大青年關注黨的建設、參與黨的建設研究。“進一步創新宣傳形式,就要改進文風,不斷增強刊物的吸引力和可讀性!饵h建研究》是一本嚴肅的刊物,嚴肅刊物要講究宣傳藝術;要從生動實踐中總結務實管用的經驗,從火熱生活中感悟人民群眾的智慧,從基層社區中學習新鮮活潑的語言,使黨建理論宣傳入心入腦;要多撰寫一些切中要害、短小精悍的言論,多刊發一些思想深刻、針對性強的文章。”
談到創新,趙宇飛表示,首先要在“改進”上下工夫,注重重要報道的改革與創新。“《當代貴州》創刊5年來,我們堅持充分發揮黨刊的政治優勢、政策優勢、品牌優勢和資源優勢,切實加強和改進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黨務政務報道、會議新聞和領導人活動報道、典型報道、突發性事件報道、輿論監督等幾大類型的新聞報道,使黨刊的影響力得到了有效的增強。在黨務政務信息報道方面,堅持按照新聞規律適量、得當地進行報道,著眼于會議和活動本身的價值和意義,努力找出會議的新聞點,善于運用領導講話中有新聞性的個性化語言,善于發掘有震撼力的場景、場面,注意報道的活化、細化、具體化。在典型報道方面,注意多樣性和層次性,使典型宣傳可親、可敬、可信,避免模式化和高大全;突出典型宣傳的時代特色,重視對新時期典型內涵和特點的挖掘,強化對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開拓意識的典型的宣傳,滿足受眾致富、成功、成才、求知的愿望。在重大突發性事件報道方面,堅持及時、準確,主動出擊,從過去‘怕群眾知道消息’,轉變為‘怕群眾不是從我們的主流媒體知道消息’,通過主流媒體及時、準確、適量的報道,有效遏制謠言,推動黨委和政府的工作。”
“黨刊的通病就是正確的廢話太多。”趙宇飛坦言,黨刊要想得到讀者的認可,還必須在內容上有所創新。“向讀者提供有價值的內容,是增強黨刊吸引力的根本。為此,我們堅持加強選題策劃,圍繞經濟工作、熱點引導、典型宣傳和輿論監督,不斷推出有新意、有分量、有思想深度的新聞報道和言論文章;堅持在新聞報道的表現形式、表達技巧方面下工夫,善于運用新穎活潑的手法和生動形象的語言,提高版面的新鮮感和欄目的美譽度;堅持改進文風,提倡寫短消息、短文章,文字要凝練明快,語言要生動活潑;堅持‘三貼近’原則,多在現實生活中搜集鮮活素材,多在親身體驗中汲取豐富營養,寫出有激情、有真情的好文章;堅持用心觀察思考,用心采寫報道,堅持以理服人、以情動人、用細節感染人,推出立意深遠、清新樸實的新聞報道,努力用震撼心靈的優秀作品感動讀者。”
發展方向,全面滿足黨員訴求
在2003年報刊治理整頓之前,黨刊主要包括黨建類、理論學習研究類兩種形態。其中,黨建類的發行量普遍較大,理論學習研究類的則相對較小。2003年之后,各地黨刊都開始摸索新的發展道路,黨刊又逐漸發展出新的形態。目前,從內容來看,黨刊主要包括理論學習研究類、黨建類、工作指導類、綜合類、新聞時政類等。
“長期以來,黨刊人都覺得黨刊是一個輿論陣地,并不完全是一個大眾傳媒,但在2003年之后一部分黨刊開始轉型。”張澤剛介紹說,治理整頓之后出現的新聞時政類黨刊以及綜合類黨刊,如《當代貴州》、《當代廣西》等當代系列和《今日新疆》、《今日浙江》等今日系列,都開始關注所在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全方位的發展,逐漸趨向于做一個真正的大眾傳媒。
張澤剛認為,此次轉型讓黨刊實現了突圍,綜合類、時政類也許就是今后黨刊的發展方向。“從讀者角度看,現在的黨員不僅僅關注黨組織、黨內教育,他的關注點越來越多,對全方位資訊的訴求越來越大;從黨刊角度看,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不同思潮會在不同層面有所反映,黨刊作為省一級的機關刊,更需要指導工作、引導輿論、整合社會思潮。因而我認為,黨刊未來的發展方向應該是綜合類或者是時政類的。作為地方黨刊,如果能夠全面滿足當地黨員、干部對資訊的訴求,它的發展就會更好一點。”
對于哪一種類型是黨刊未來的發展趨勢,目前在黨刊內部依然存在爭議。宋愚就表示,各類黨刊各有各的好處,雖然時政類是其中改革、發展最快的,但工作指導類和綜合類是最適應當前形勢和科學發展觀辦刊要求的,也是最受省委領導重視、最受基層歡迎的。“這兩類刊物抓住了地方機關刊物的定位,圍繞地方黨委的工作辦刊組稿,能夠真正對地方工作的開展發揮比較重要的指導作用。”
“每一種刊物都有自己的市場,都有自己的讀者群,同樣一個讀者,閱讀機關刊物和其他新聞性刊物的需求和角度是不一樣的。”宋愚表示,作為機關刊物,時政類期刊對黨內工作、機關工作、省委工作的反映能力不夠靈敏,也沒有報道空間,基層對此會反映比較大,而且與社會化的新聞時政類期刊相比,黨刊走時政類的路子會在編輯力量、報道角度等方面缺乏優勢。因此,黨刊走時政類的路子會比較艱難。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閱讀:
財政部:黨報黨刊發行收入和印刷收入免征增值稅
FasTRAK紫激光CTP落戶美國民主黨黨報社
深圳特區報榮獲中華印制大獎唯一金獎
【我要印】在全國9821種期刊中,黨刊無疑是身份最為特殊、歷史最為悠久的一類。作為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要陣地,作為黨的宣傳和輿論工具,無論在民主革命時期還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黨刊都在擴大黨的影響和促進黨的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黨刊不僅見證了中國的變革與成長,其自身也在時代的變遷中不斷變動和發展。如今,時間進入2009年,隨著改革的步伐不斷推進,隨著媒體競爭變得更加激烈,曾經有著體制發行作保障的黨刊,也面臨著非常大的壓力和挑戰。究竟目前黨刊面臨怎樣的生存環境?其發展態勢和未來走向又如何呢?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相關的黨刊負責人。
治理整頓,黨刊迎來發展契機
“我們黨成立之前就已經有黨刊了,比如《新青年》、《湘江評論》。”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采訪時,湖南省委機關刊《新湘評論》的社長郝安首先回顧了黨刊的歷史。談起早期黨刊,郝安表示,這些刊物都辦得非常好,站在時代的前列宣傳馬克思主義、傳播先進思想,為中國共產黨以后在革命時期、戰爭時期奠定思想和理論基礎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斗爭》、《實話》、《解放》、《共產黨人》、《群眾》等一批黨刊先后問世,并在不同歷史時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對此,郝安指出,辦黨刊確實是我們黨的一個傳統。在戰爭年代,我們黨一直辦有黨刊,這些刊物對鼓舞全國人民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對解放戰爭取得最終勝利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新中國成立后,中央在上世紀50年代末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發出了必須加強理論隊伍建設和準備創辦理論刊物的通知,中央在此時也創辦了理論性刊物《紅旗》。
但不可否認的是,進入和平時期,各級黨政部門黨報黨刊散濫、利用職權發行的現象逐漸嚴重,基層對此反映強烈。為規范發行秩序,切實減輕基層和農民負擔,同時也為了優化報刊結構,鞏固和擴大重點黨報黨刊的覆蓋范圍和在報刊業中的主導地位,切實為黨報黨刊發展優化環境,中央在2003年對報刊進行治理整頓。按照規定,治理整頓后每個省的省委只能主管主辦1份黨刊。
對于這次治理整頓,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副主任兼重慶市委當代重慶雜志社顧問宋愚表示,整頓非常有必要,對黨刊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首先,治理整頓明確界定了地方黨委的機關刊物,有利于促進地方黨刊的發展;其次,從管理體制、機構設置、人員編制上對黨刊予以規范,使之進一步趨向統一。“2003年以前,地方黨刊的機構級別非;靵y,有正廳級的、副廳級的,還有很多是處級的。當然,今后事業單位要不要級別是另一回事,但僅從這一點就能體現出當地黨委對刊物的重視程度,而級別問題處理不好不利于刊物積聚相當層次的人才,不利于吸引比較成熟的領導扎根干下去。治理整頓后,這種情況發生了明顯改觀,絕大多數黨刊的級別都在副廳或副廳以上。從這點來看,治理整頓規范和充實了黨刊,更有利于黨刊今后的發展。”
對于2003年的報刊治理整頓,郝安和四川黨建期刊集團總經理張澤剛也都表示認同。郝安表示,治理整頓凈化、規范了市場,每個省只保留1份省委機關刊,各地黨刊都開始摸索新的發展道路,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刊物的面貌也得到很大改觀;張澤剛表示,此次治理整頓讓部分黨刊完成了一次轉型,使刊物離市場更近了。
避免枯燥,做好“翻譯”和“轉化”
黨刊傳播科學理論、引導社會輿論,在不同歷史時期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發展的過程中,一些黨刊卻逐漸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教條、枯燥、說教、板著面孔的印象。
中組部黨建研究所所長、黨建研究雜志社主編高永中在評價《黨建研究》時就坦言,雜志創刊20年來,盡管發行量已經從最初的4萬份增至45.5萬份,《黨建研究·內參》也從1.5萬份增至25.2萬份,但雜志依然存在不少問題,比如親和力、感染力還不夠強,嚴肅有余、活潑不足,體裁比較單一,版式比較呆板,有的文章空話套話較多,可讀性較差。
“一些黨刊確實存在照抄、照轉領導講話和會議文件的現象,表達方式也非常生硬,但黨刊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多,不單純是黨刊本身的問題。”郝安認為,文風、學風是與黨風聯系在一起的,黨刊的問題實際上反映了一個時期的黨風問題。近年來,中央一直在下大決心抓黨風建設,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文風、學風,包括黨刊本身也有了很大改進。
談到黨刊本身的問題,郝安表示,辦黨刊首先是辦刊物,必須遵循刊物的一般規律,不能把文件、講話平移到刊物上,這樣讀者肯定不喜歡。理論是抽象的,抽象的東西肯定是枯燥的,黨刊應該是一座溝通黨、政府和群眾的橋梁,群眾不愛看枯燥的理論、文件、講話,黨刊就要通過創新思路、豐富內容、改進文風等辦法讓群眾愛看,把雜志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如果你能把艱深、枯燥的理論用準確、生動、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即使是理論刊物也能很好看,這一點足夠黨刊人用一輩子去研究。”
郝安坦言,要改變傳統面貌,使黨刊得到群眾的認可,確實非常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首先,讀者對黨刊有一個慣性認識;其次,讀者和作者已經習慣原來那種表達形式,雜志必須與他們進行溝通,引導其進行寫作和閱讀。一些黨刊沒人看,發下去后連包裝都沒打開就被當做廢紙賣掉了,我們的刊物也曾遭受過這樣的命運!缎孪嬖u論》改版后提出‘憂心為政、真情為文、笑談真理、鐵肩擔任’,盡管現在發行還有難度,但讀者對雜志的批評意見少了,讀者對改版后的雜志比較滿意。”
對于“辦黨刊要遵循刊物一般規律”的觀點,當代貴州雜志社社長趙宇飛也表示認同。談到如何使黨刊避免枯燥、說教,趙宇飛提出要在“翻譯”和“轉化”上下工夫。“所謂‘翻譯’,是從表現形式來說的,辦黨刊要把文件和講話‘翻譯’成文化的、期刊的、傳媒的表現形式;所謂‘轉化’,是從語言來說的,同樣的話要想方設法用生動活潑、讀者喜聞樂見的語言來表達。為解決主流媒體報道針對性不強的問題,要通過多渠道了解人民群眾口頭輿論的主要內容,尋求媒體輿論場與口頭輿論場的最大重合度,做到有針對性地釋疑解惑,特別是選擇讀者容易接受的角度、能解釋的語言、喜歡的文本方式,進一步增強報道的時效性和貼近性,翻譯并轉化好中央和省委的大思想、大決策、大舉措,努力使‘上’與‘下’實現有效對接。”
“板著面孔是辦刊的方式問題,是技術性問題。”宋愚認為,不論什么刊物都不能‘板著臉’,都要用群眾和讀者喜歡的形式和語言。“全都是照搬的文件和講話有什么意思?誰會看?雜志要想得到市場的歡迎、讀者的青睞,讀者喜聞樂見的內容、生動鮮活的語言是最基本的!懂敶h員》雖然是工作指導類刊物,但我們主要是講故事,用鮮活的事例去引導讀者,這樣雜志的可讀性就非常強了。”
注重創新,提供有價值的內容
在新形勢下,與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刊物相比,一些黨刊逐漸暴露出觀念滯后、宣傳手法單一、編輯手段落后、編輯工作人員專業素質較低等問題。目前,盡管一些黨刊仍然有體制發行作保障,并享受一定的財政補貼,但隨著報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黨刊雖然還未被嗆人的硝煙所薰倒,卻明顯能夠感受到聲、光、電等媒體以及報紙、其他雜志、互聯網等競相爭奪受眾市場所帶來的壓力。
面臨嚴峻的挑戰,黨刊人意識到,必須認清自身優勢,看到不足和差距,挖掘潛力、開門辦刊、注重創新,在經營管理上狠下工夫,重塑黨刊新形象,在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
對此,高永中表示,《黨建研究》在改革創新中誕生,在改革創新中壯大,更要在改革創新中提高。新形勢下要辦好雜志,必須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精神,必須創新宣傳內容、宣傳形式、宣傳載體,利用新興傳媒手段,占領網上宣傳陣地,吸引黨員干部特別是廣大青年關注黨的建設、參與黨的建設研究。“進一步創新宣傳形式,就要改進文風,不斷增強刊物的吸引力和可讀性!饵h建研究》是一本嚴肅的刊物,嚴肅刊物要講究宣傳藝術;要從生動實踐中總結務實管用的經驗,從火熱生活中感悟人民群眾的智慧,從基層社區中學習新鮮活潑的語言,使黨建理論宣傳入心入腦;要多撰寫一些切中要害、短小精悍的言論,多刊發一些思想深刻、針對性強的文章。”
談到創新,趙宇飛表示,首先要在“改進”上下工夫,注重重要報道的改革與創新。“《當代貴州》創刊5年來,我們堅持充分發揮黨刊的政治優勢、政策優勢、品牌優勢和資源優勢,切實加強和改進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黨務政務報道、會議新聞和領導人活動報道、典型報道、突發性事件報道、輿論監督等幾大類型的新聞報道,使黨刊的影響力得到了有效的增強。在黨務政務信息報道方面,堅持按照新聞規律適量、得當地進行報道,著眼于會議和活動本身的價值和意義,努力找出會議的新聞點,善于運用領導講話中有新聞性的個性化語言,善于發掘有震撼力的場景、場面,注意報道的活化、細化、具體化。在典型報道方面,注意多樣性和層次性,使典型宣傳可親、可敬、可信,避免模式化和高大全;突出典型宣傳的時代特色,重視對新時期典型內涵和特點的挖掘,強化對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開拓意識的典型的宣傳,滿足受眾致富、成功、成才、求知的愿望。在重大突發性事件報道方面,堅持及時、準確,主動出擊,從過去‘怕群眾知道消息’,轉變為‘怕群眾不是從我們的主流媒體知道消息’,通過主流媒體及時、準確、適量的報道,有效遏制謠言,推動黨委和政府的工作。”
“黨刊的通病就是正確的廢話太多。”趙宇飛坦言,黨刊要想得到讀者的認可,還必須在內容上有所創新。“向讀者提供有價值的內容,是增強黨刊吸引力的根本。為此,我們堅持加強選題策劃,圍繞經濟工作、熱點引導、典型宣傳和輿論監督,不斷推出有新意、有分量、有思想深度的新聞報道和言論文章;堅持在新聞報道的表現形式、表達技巧方面下工夫,善于運用新穎活潑的手法和生動形象的語言,提高版面的新鮮感和欄目的美譽度;堅持改進文風,提倡寫短消息、短文章,文字要凝練明快,語言要生動活潑;堅持‘三貼近’原則,多在現實生活中搜集鮮活素材,多在親身體驗中汲取豐富營養,寫出有激情、有真情的好文章;堅持用心觀察思考,用心采寫報道,堅持以理服人、以情動人、用細節感染人,推出立意深遠、清新樸實的新聞報道,努力用震撼心靈的優秀作品感動讀者。”
發展方向,全面滿足黨員訴求
在2003年報刊治理整頓之前,黨刊主要包括黨建類、理論學習研究類兩種形態。其中,黨建類的發行量普遍較大,理論學習研究類的則相對較小。2003年之后,各地黨刊都開始摸索新的發展道路,黨刊又逐漸發展出新的形態。目前,從內容來看,黨刊主要包括理論學習研究類、黨建類、工作指導類、綜合類、新聞時政類等。
“長期以來,黨刊人都覺得黨刊是一個輿論陣地,并不完全是一個大眾傳媒,但在2003年之后一部分黨刊開始轉型。”張澤剛介紹說,治理整頓之后出現的新聞時政類黨刊以及綜合類黨刊,如《當代貴州》、《當代廣西》等當代系列和《今日新疆》、《今日浙江》等今日系列,都開始關注所在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全方位的發展,逐漸趨向于做一個真正的大眾傳媒。
張澤剛認為,此次轉型讓黨刊實現了突圍,綜合類、時政類也許就是今后黨刊的發展方向。“從讀者角度看,現在的黨員不僅僅關注黨組織、黨內教育,他的關注點越來越多,對全方位資訊的訴求越來越大;從黨刊角度看,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不同思潮會在不同層面有所反映,黨刊作為省一級的機關刊,更需要指導工作、引導輿論、整合社會思潮。因而我認為,黨刊未來的發展方向應該是綜合類或者是時政類的。作為地方黨刊,如果能夠全面滿足當地黨員、干部對資訊的訴求,它的發展就會更好一點。”
對于哪一種類型是黨刊未來的發展趨勢,目前在黨刊內部依然存在爭議。宋愚就表示,各類黨刊各有各的好處,雖然時政類是其中改革、發展最快的,但工作指導類和綜合類是最適應當前形勢和科學發展觀辦刊要求的,也是最受省委領導重視、最受基層歡迎的。“這兩類刊物抓住了地方機關刊物的定位,圍繞地方黨委的工作辦刊組稿,能夠真正對地方工作的開展發揮比較重要的指導作用。”
“每一種刊物都有自己的市場,都有自己的讀者群,同樣一個讀者,閱讀機關刊物和其他新聞性刊物的需求和角度是不一樣的。”宋愚表示,作為機關刊物,時政類期刊對黨內工作、機關工作、省委工作的反映能力不夠靈敏,也沒有報道空間,基層對此會反映比較大,而且與社會化的新聞時政類期刊相比,黨刊走時政類的路子會在編輯力量、報道角度等方面缺乏優勢。因此,黨刊走時政類的路子會比較艱難。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閱讀:
財政部:黨報黨刊發行收入和印刷收入免征增值稅
FasTRAK紫激光CTP落戶美國民主黨黨報社
深圳特區報榮獲中華印制大獎唯一金獎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