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信貸中國化:造紙化工試點
2008-09-18 09:21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編:張奕波
“近期靠政府,遠期靠銀行”
環保信息共享,一直被看作金融部門落實綠色信貸的關鍵環節。
“信息溝通不足,制約了綠色信貸實施。”環保部環境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環境政策研究室主任馮東方表示,雖然國家和一些省市已經建立了環保部門與銀行監管和授信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機制,但還有更多省市尚未建立信息溝通機制。即使建立信息溝通機制的(包括國家層面)也不能全面、及時地進行信息交流。
為此,馮東方建議,應逐步建立國家,省、市(縣)三級綠色信貸環保信息收集、匯總和交換體系。環保部門統一規范和收集環保信息,定期由國家和省以及市環保部門向對應的銀監會和央行相關征信管理部門提供。
馮表示,她所在的研究機構正在開展綠色信貸信息交換系統的設計和開發工作。
但專家們提醒金融機構,由于綠色信貸中涉及到的準入、技術、排放、能源消耗、循環利用能力等標準,并且企業環境行為具有動態性,單靠政府部門來提供相關信息,顯然是不夠的。
“銀行不能過度依賴環保部門輸送的相關信息。”常杪稱,銀行通常希望“綠色度”由環保部門來界定,甚至希望環保部門直接下發限制貸款企業的名單。為此,常建議“銀行更應在國家政策的基礎上建立起自身的綠色信貸判定標準,即環境風險管理體系。”
“我們的原則是依靠政府,但不依賴政府。”中國工商銀行信貸管理部副總經理連工表示,工行也正在關注“赤道原則”的本土化,探索符合銀行自身特點的環境信貸風險體系。“近期靠政府,長期肯定得靠銀行自身探索。”
信貸環保風險評價屬于技術性比較強的領域,銀行在短期內很難具有完備的技術人員資源和實踐經驗。因此,馮東方建議培育綠色信貸中介服務業。“這樣既可以發揮中介組織的專業優勢,也可以保持評估工作的獨立性和公正性。”
綠色屏障挑戰“優質”客源利益
銀行在執行環保要求與控制信貸風險兩端,如何平衡利益是個大命題。
近年來,中國高能耗、高污染(簡稱“雙高”)行業的增長態勢強勁。“雙高”行業通常成為信貸的主力。
馮東方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3月末,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五大銀行對雙高”行業的貸款余額達13326.39億元,占五家銀行全部貸款余額的11%。
2008年,五大銀行的“雙高”行業貸款又新增815.18億元,增長6.5%。在“雙高”行業貸款中,電力和鋼鐵行業比重大,其中,電力行業貸款余額為7903.16億元,鋼鐵行業為3561.15億元,分別占“雙高”行業貸款總額的59.3%,26.7%。
這意味著當銀行對企業豎立綠色屏障時,也就喪失部分“優質”客源。而銀行間競爭日益激烈,這對落實綠色信貸帶來不小的挑戰。
“今年沒有專門去地方調研,但側面了解,比去年情況好些了。”連工所言“去年”是指,中國工商銀行嚴格執行國家環保和產業政策,自2001年起就開始對某鋼鐵生產大省的投資實施收縮戰略,到2006年,中國工商銀行對該省鋼鐵行業貸款戶由207戶降到20戶,貸款余額由100億降到68億。
而另外一家商業銀行則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措施,迅速占領了中國工商銀行退出的市場。而該省同期鋼鐵貸款從150億增至625億。
執行環保標準的銀行還面臨“民間資本”占領市場空間的競爭。
馮東方表示,根據山西、內蒙兩地的調研情況,民間資本是“雙高”行業中小企業融資的主體,如2007年呂梁市銀行“雙高”行業貸款余額在73億元左右,民間資本在“雙高”行業的貸款總額則在80億~100億元左右,超過了銀行信貸。
從某種意義上講,綠色信貸政策的實施給了民間資本機會,環保嚴重違規中小企業的資金鏈難以切斷,這也是取締重污染企業難的重要原因。
因此,馮建議,要研究如何將民間資本、外資和外資銀行等信貸和投資納入綠色信貸政策體系的具體辦法,為綠色信貸政策實施創造公平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
盡管綠色信貸是一項政策要求,事實上,銀行已經看到了其中的信貸風險含義。中國農業銀行總行研究室副主任董玉華表示,“綠色信貸”有利于商業銀行自身資金安全。
以廈門海滄PX化工項目為例,因為環保不達標給多家銀行造成壞帳,雖然銀行暫時凍結了此項貸款的發放,但該項目已經獲得的貸款達到項目投資額度40億中的大部分,這些貸款可能成為壞賬。
- 關于我們|聯系方式|誠聘英才|幫助中心|意見反饋|版權聲明|媒體秀|渠道代理
- 滬ICP備18018458號-3法律支持: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
- Copyright ©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18816622098